第2497章獨到的優勢
在經過了中美互聯網行業的發展對比之後,周不器認可了鄭曉麗的思路,決定要把紫微星引領到以數據為主導的產品框架下。
張一明、郭鵬飛、梁儒波、周峰、王小船等一批高管都是技術出身,對數據的分析和應用都非常認可。
可這種思路,對一些非技術出身的人來說,就不是太友好了。
尤其在傳統的市場營銷行業裡。
過去的打廣告的模式,往往都是印象流、經驗流。
比如要宣傳一款白酒,怎麼做?
從經驗主義出發,理所當然的就是去電視台上打廣告,尤其去央視中打廣告,這種策略最容易提升產品的知名度。
可這樣太花錢了。
如果采用數據流,要怎麼辦?
首先,要去市場中搜集行業裡的相關數據。
有的白酒去報紙上打廣告,把相關的廣告費、推廣費、產品的定位和定價,以及收入、利潤等數據都統計起來;有的白酒去商場的廣告牌上打廣告,也把相關的數據統計起來;還有電視台廣告、網站廣告、電視劇推廣、綜藝節目植入等等都統計出來。
通過大數據分析師們設計一個統計模型,然後由技術人員根據算法把這個模型給開發出來。
這樣一來,就很直觀了。
每個平台投入多少錢會有多少產出,哪個數值的時候投入產出比最高,過了哪個峰值再多的廣告投入也是浪費等等。
一切都是以數據為主。
經驗主義請繞路。
這就挺殘酷了。
尤其對賀陽來說。
他是市場專家,他的所有能力都是基於過去這些年的行業經驗……事實上,他在紫微星的工作成果也很不錯,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現在,紫微星的策略要變化了。
要全麵地向數據轉型了。
這不就意味著他很快就會失業了?
他的這個位置,會有更懂數據市場的年輕人來取代。
互聯網的變化太快了。
這就是這個行業的殘酷性。
哪怕像賀陽這樣的功勳高管、行業專家,一切看起來做的都挺好,可能一夜之間就被淘汰了。
所以高管會議結束之後,賀陽就跟著周不器去到了他的辦公室。周不器知道他的擔心,緩緩的說:“信息時代裡最寶貴的資產不是技術,而是數據,誰能把數據應用好,誰就能在這個時代裡脫穎而出。老賀,這是時代的選擇,是大勢所趨。我們生產的不是充滿著個性化的藝術品,我們要生產的是讓用戶們喜歡的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