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美國人合作創業,這效率就是差。
這都快半年了。
好在終於啟動了。
創業地點選在了紐約,距離暢遊的紐約總部園區附近,來往方便。啟動資金也確定了下來,這是周不器和辛諾夫斯基的最大分歧點,經過了多次的商討,也達成了統一。
周不器出5000萬美元,持股50;辛諾夫斯基出資4000萬美元,持股40。
剩下的10,用來吸引人才和組建最好的創業團隊。
以辛諾夫斯基在行業裡的名聲,都不需要周大老板出馬,他一個人就足夠了,很快就吸引來了一大批優秀的行業精英,組成了一個22人的創業小團隊。
其中16個人都是拖家帶口從西海岸來到東海岸的。
這是周不器給他出的主意。
不是紐約這邊沒人才,而是“折騰”起來更有凝聚力。
從矽穀這邊找人,然後說服他們要麼拋家舍業要麼拖家帶口的離開西海岸,去東海岸的紐約加入一個創業項目。
其實就是在折騰他們。
折騰的意義就在於有凝聚力,他們為了參加這樣一個創業項目,已經在矽穀那邊放棄了那麼多,千裡迢迢的來到紐約。
這就頗有幾分不成功、便成仁的意味了。
就像破釜沉舟。
這鬥誌就會更旺盛,拚搏勁頭就會更強。
如果選擇了“不折騰”的策略,直接從紐約這邊挑選創業團隊,就會很穩妥,還留有後路,在遇到很多重大困難的時候,就很難會拚死向前了。
當然,折騰的風險也很大。
一旦向前是死路,後路又給斷掉了,那下場就很慘。
很多人創業失敗,就直接從樓上一躍而下選擇死亡了。好一點的,也是從億萬富翁的大富豪淪為了負債幾千萬幾億的社會底層,老婆孩子都離開了,隻能去撿破爛、送快遞甚至坐大牢了。
對周不器和辛諾夫斯基來說,當然無所謂“折騰”還是“不折騰”,他們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創業者,他們身份高貴、底氣十足,有折騰的資本。
哪怕折騰失敗了,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
為了創業項目成功,從矽穀那邊挖人帶到紐約,去折騰那些創業的合作夥伴,就可以既有退路又有一往無前的創業精氣神了。
辛諾夫斯基忙活了半年,終於搞定了。
周不器和馬老板過去了之後,本以為辛諾夫斯基會組織大家一起過來迎接,畢竟一共才二十幾個人。
卻發現隻有辛諾夫斯基一個人,其他人都在工位上埋頭,很多人甚至連有貴客來了都不知道。
周不器笑著說:“這創業氛圍挺好,創業就應該這樣,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創業上,而不是分心去做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
辛諾夫斯基深以為然的說:“嗯,我也是這麼考慮的,所以這段時間我反複思考,覺得還是應該……嗯……”
有幾分欲言又止。
周不器問:“怎麼了?”
辛諾夫斯基道:“我不想加入paypa的董事會了,我還專注在ebo這個創業項目裡。”
“這樣啊……”
周不器的計劃有點被打亂,神色狐疑。
辛諾夫斯基猶豫了一下,還是實話實說:“有好幾個人給我傳話了,說paypa那邊現在挺複雜,勸我儘量彆參與。既然創業,就專心致誌地創業,不要因為彆的其他事引起了一些非議,影響了創業項目的發展。”
周不器和馬老板對視了一眼。
都明白這是啥意思。
果然啊!
paypa的董事會,根本就沒消停。
到底是誰沒消停,不用想也知道是誰,無非就是易貝那邊,他們不甘心把paypa這麼一家實力強大的子公司拱手讓人。
這就是權力和資本的碰撞了。
股東們追求的是資本最大化,是有人幫他們賺更多的錢,把paypa分拆出來單獨上市,就是最好的方案。
卡爾·伊坎就是從這個角度出擊運作的這個項目。
可是,對易貝的實控人……也就是皮埃爾·奧米迪亞來說,錢不錢的其實不怎麼重要,他身家財富幾十億美元,根本花不完。
他的個人地位想在矽穀再上一個層次,成為矽穀數得上號的頂級企業家,最重要的不是他有多少錢,而是他有多少能夠影響矽穀的權。
paypa就是這樣的權力。
他不甘心放手。
周不器笑了笑,“能理解,安心來做這個創業項目,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