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迄今為止,都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個人,能將這理論上的東西轉化為現實而已。
當然,在諸多已提出、但仍未實現的科學理論中,熱核聚變或者說是核聚變,那都是非常不一樣的。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生存需要能量。
而追根溯源,人類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來自於天上的太陽。
是太陽散發的光和熱,造就了這世間的萬物,同樣也養活了生存在這片土地上的人類。
而太陽的本質,其實就是核聚變。
研究核聚變的本意,就是想要人工打造出一個‘太陽’,將能量的生產權掌控在人類自己手中。
國家第三實驗室研究的核聚變,或者更具體一點說,是熱核聚變。
目前科學界所研究的核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熱核聚變,另一種是冷核聚變。
顧名思義,熱核聚變就是在極致的高溫下進行的核聚變;冷核聚變則是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進行的核聚變。
兩者都有著各自的優缺點,也說不上誰好誰壞。
隻不過綜合考量之下,許易選擇了主攻熱核聚變,僅此而已。
其實相對於核聚變,可能更多人比較熟悉的應該是核裂變——著名的核平武器,就是由核裂變衍生出來的。
除了當作核平武器外,核裂變同樣也可以作為能源之一,現在的核電站,就是以核裂變為基礎建造出來的。
核裂變究竟有能有多麼強大?
這麼說吧,一千克的核燃料如果完全釋放,其能量大約相當於三千兩百噸煤燃料的總和。
與之相對比的,同等重量下,核聚變所釋放的能量是核裂變的四倍!
當然,相對於核裂變,核聚變擁有的更大優勢是——清潔!量大!
核裂變需要用到特殊的礦產原料,這種原料的產量極低,哪怕是全球都沒有多少。
更重要的是,隻要使用核裂變,就必然會產生核輻射,這是對人類極其嚴重的汙染性力量。
哪怕是人均武者的武朝,在麵對核輻射的時候,也頂多是稍微能抗那麼一點而已。
除非是達到宗師境界,這才能一定程度上硬抗核輻射。
這也是核裂變能源始終不可能成為未來的最大原因。
核聚變就不同了。
它因為特殊的反應方式,所產生的能量幾乎不具備放射性,對人體也基本無威脅。
最重要的是,它的原材料是——氘!
這個字你看起來可能很不熟悉,但你隻要知道,它可以隨時從海水中提取出來就是了。
雖然過程中可能會有所消耗,但每一升海水提取出來的氘,核聚變後所釋放的熱量完全可以相當於三百升石油!
以地球目前所擁有的海水存量,真要提取出來,足夠人類使用幾億年、甚至更長時間了。
清潔!
量大!
這是核聚變最突出的兩大優勢。
除此之外。
許易心心念念的機器人智能化以及星際航行計劃,也同樣離不開核聚變能源的支持。
普通的石油、電力等低級能源,根本就不可能支持機器人智能化以及星際航行。
你能想象t800身後背著一個大電池的場景嗎?
這看著就很不和諧啊!
甚至就算是這樣,這機器人大概率也行動不了多久,能持續半天就算是好的了。
很多現代的所謂機器人,其實也就動個半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
星際航行也同樣是如此。
雖然宇宙飛船可以存放能源的地方更大,但需要消耗的能源也更多啊!
如果使用尋常的低級能源,伱都彆說星際航行了,能不能開出太陽係都是一件難事。
同樣的體積下,唯有使用千萬倍於低級能源的核能,才能提供給它們行動的能力。
能源,這是文明的基礎。
甚至人類的數次文明變遷,本質上都隻不過是人類利用能源的能力升級了而已。
工業文明的本質,就是人類學會了利用石油、電力等能源。
星際文明的前提,也是人類能夠真正利用核能!
——這個真正利用,顯然是包括了核聚變在內的。
如果隻是掌握了核裂變,就會像是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文明一樣,隻能將活動範圍控製在太陽係,還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星際文明。
關於核聚變影響的東西還很多。
比如懸浮飛車、空中電梯、虛擬現實遊戲······
可以說,核聚變一旦出現,那就是走向下一個時代的開始!
觀察室內。
在眾人緊張的氣氛中。
魯妙子深吸一口氣,用滄桑卻堅定的語氣說道。
“點火!”
命令落下。
一切早已準備就緒的眾多實驗人員,立即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接到命令!執行點火!”
“我數到三,即刻按下按鈕!”
“準備!”
“一!”
“二!”
“三!點火!”
一個紅色按鈕被按下。
刹那間,大量的電力抽離,以供於最初的‘點燃’工作。
這一刻,就連觀察室的電燈都閃了好幾下。
核聚變燃料本身就是一個能源體,但如果需要激發它內存的能量,首先就得需要大量的能量將其‘點燃’。
唯有成功將其‘點燃’後,後續的一切才能展開。
滋滋滋!!
一條條巨大的管道,將海量的能量彙聚到環形裝置內,隨著一道道細微的聲響,一道微光出現在眾人眼前。
隨之微光越來越亮、越來越亮······
從一個電燈泡大小,迅速變成足球大小、臉盆大小······
最終,一個直徑超過三十米的‘小太陽’,出現在所有人的眼前。
“成功了!!”
“我們成功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