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宏思來想去,覺得張讓說的也有道理。
編練一支完全屬於自己的軍隊,數量不能少,規模不能小,裝備待遇什麼的也必須要是最好的,要讓這支軍隊強大,忠誠,這樣才能增強天子權勢,避免自己失去對局勢的掌控權力。
可是這樣要花很多錢……
劉宏反複猶豫,還是不能下定決心。
最後張讓說起了販鹽的事情,告訴劉宏自己販鹽賺了多少錢,以及未來的預期收益,劉宏才終於下定決心,從販鹽的收益中抽出一部分來養兵,訓練一支三萬人的新軍。
初步計劃定下來之後,劉宏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說這支軍隊該交給誰來招募和訓練,交給誰來管理和帶領,這支軍隊的軍官組成等等,很多事情都要忙。
而在這種事情上,劉宏本人沒有經驗,十常侍也沒有經驗,於是劉宏犯了難。
招募新軍、組建軍隊這種事情,必須要有得力人手來做,不是隨隨便便找一個人都能做的,而真正的專業人士比較少,劉宏能夠信任並且委任的人多屬於宦官或者宦官集團,這樣的人才就更少了。
不過劉宏相信隻要願意發掘,這樣的人才並不會稀少。
隻是他最想要委任來幫助他組建西園新軍的人,還是劉備。
“玄德有文韜武略,上馬能治軍,下馬能牧民,組建軍隊訓練軍隊也是能手,涼州軍連戰連捷,可見玄德治軍之能,如果玄德能在雒陽,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阿公,我真的好想把玄德召回雒陽啊……”
把劉備喊回雒陽嗎?
張讓忽然間想起了之前劉備在皇宮過道裡對他說過的話。
“將來如果你遇到危險,我救你一命。”
這樣的話在張讓耳邊反複響起,他忽然覺得如果劉備能回來,他應該也能多出很多安全感,而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心驚膽戰了。
劉備如果能在,真的對他們來說,都是好事。
但是劉備卻身在涼州,把涼州建設的風生水起,至少在目前看來,讓他回來還是一件沒有必要的事情。
稍晚些時候,在籌劃組建新軍的時候,劉宏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
劉辯到底是他現存的嫡長子,沒什麼意外的話,繼承自己地位的必然是劉辯,但是劉辯能否把持住劉氏的權力不被何氏篡奪,不好說。
他能夠接受劉辯做皇帝,卻不能接受皇權外流,所以劉宏決定必須要給劉辯準備一些武器來應對來自母家的強大威懾。
眼下何氏兄弟兩人一個大將軍一個衛將軍,掌握著雒陽相當部分的兵權,除此之外,還有袁氏家族可能的協作,這都不是劉宏願意看到的事情。
劉辯一旦登位,雒陽城內屬於劉氏的力量沒有,全都是何氏與袁氏的力量,這怎麼能行呢?
必須要增強劉氏的力量才可以。
而滿朝文武當中,有沒有誰是可以信賴的,並且可以托付大事的呢?
有一人。
他是漢室宗親。
他是大漢王朝自己人。
他叫劉備。
在劉宏看來,劉備沒什麼很深厚的背景,隻是和盧植有一點師生關係,而且這個師生關係還被他放在漢室宗親的身份之下,他更加看重漢室宗親的身份,為此很早就投效了皇帝,為帝王爪牙。
以劉備一直以來的行動來看,劉宏實在無法得出除了忠誠之外的其他結論。
他隻能相信劉備是真的希望大漢的明天更加美好,並且願意為此付出很多東西,甚至於他的能力還是天字第一號的強。
這樣一個全心全意為了大漢的明天而奮鬥的漢室宗親,有什麼理由不去重用?有什麼理由不去信任?
反正劉宏是想不出來的。
如果能夠以劉備為劉辯的臂助,讓劉備輔佐、扶持劉辯登位,那麼對於劉辯來說,不就是有了一個強大的屬於劉氏的援助嗎?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