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將有大亂,會流血,局勢會很不穩定,將軍如果可以留在益州,靜觀時局變化,一定可以抓住有利良機,實現將軍的誌向。”
劉備對董扶這開門見山的言語感到非常驚訝。
“您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看法呢?京師怎麼會有流血的大亂呢?”
董扶神秘兮兮的從讖緯學說的角度給劉備講解了一下天象和氣的流轉,說了一些劉備無論如何都聽不懂的讖緯學方麵的專業術語,最後得出京師會發生交兵、流血事件的結論。
他認為京師一定會不穩,而劉備一定要留在益州,這樣才會安然度過劫難。
劉備不相信這老頭子望天象就能看出這麼多事情,他更傾向於這老頭子是通過經驗分析出來的這件事情。
於是劉備笑了笑。
“子不語怪力亂神,雖然我朝開國以來甚重讖緯學說,但是董公,我本人並不相信讖緯之說,我更傾向於認為您是通過細致入微的觀察和縝密的分析得出了這個結論,而非讖緯之學。”
董扶略有些驚異的看著劉備。
“讖緯之學乃天下顯學,自光武皇帝中興大漢以來,就沒有人是不相信的,將軍作為朝廷委任的一方州牧,居然不相信讖緯之學?”
“天下興亡,乃自然之理,興與亡的緣由,都已經被前人記錄在史書之中了,翻閱史書,就能看到興亡之道。”
劉備笑著搖了搖頭,緩緩道:“當我們發現前人犯過的錯誤被今人糾正了,便知道興盛要來到了,當我們發現今人依然在犯前人的錯誤的時候,便知道滅亡將要來臨了,這是非常清楚明白的事情,又為什麼需要通過觀察天象來得出結論呢?”
董扶眨了眨眼睛,上下打量了劉備一番,搖了搖頭,頗為感歎。
“將軍一言,勝過讖緯之說千萬啊。”
“不過是有所感慨罷了。”
劉備歎了口氣道:“今人總是會犯前人犯過的錯誤,這是禍亂的根源,我讀史書,經常能看到這一類的內容,對此十分感慨。
我不知道為什麼今人不能徹底糾正前人的錯誤,我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明知將要滅亡,卻不做任何改變,但是我知道,興盛和滅亡,是有征兆的。
董公,我聽說,天子要在雒陽招募新兵練新軍,且並不歸屬於北軍、虎賁軍、羽林軍等軍隊的編製,是有這件事情吧?”
董扶點了點頭。
“確有此事,隻是我沒想到將軍也知道,將軍很關注雒陽嗎?”
“那麼大的事情,想不知道也很難啊。”
劉備搖頭苦笑道:“雒陽本來就有軍隊,大漢軍隊都是天子之兵,既然如此,天子為什麼還要另外編練新軍呢?無非是天子認為雒陽的軍隊不再可信,所以才要編練新軍。
進一步思考就能想到,雒陽的軍隊都在大將軍何進的統領之下,穩如泰山,現在天子要練新軍,肯定是在懷疑大將軍何進。
那麼天子為什麼要懷疑大將軍何進呢?大將軍難道不忠誠、要造反嗎?那為什麼沒有任何的消息呢?想到這裡,正常的官員都會懷疑天子有了廢長立幼的心思。
他們會懷疑天子針對大將軍就是為廢長立幼,官員們就會這樣設想,天子如果不能作出明確的態度,這樣的設想就會成真。
如此,圍繞著廢長立幼的國儲之爭,新軍和大將軍何進之間必然出現爭鬥,一旦出現爭鬥,發生流血事件,也就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了。”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