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內卷的黃觀_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710章:內卷的黃觀(1 / 2)

二月二,龍抬頭。

不得不承認黃觀的能力全方麵幾乎很是出色。

僅僅隻是三天的時間裡,朱英就已經收到了一份完整的章程。

關於遠征軍的詳細規劃,乃至於軍隊的最優戰兵輔兵配比,攜帶的糧食數量,包括水師的艦隊船隻種類配比等等,全部都詳細的注明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以往這些事務的辦理,一般是由朱英總負責,然後兵部,戶部提供章程明細,最後由朱元璋過目,查漏補缺,提出參考意見,最後朱英敲定。

首先在時間上,至少是七日往上,到最後敲定的需要將近半月。

現在黃觀有了詹士府的權力,相當於太孫門下行走,即便是六部尚書那也得重視。

所以黃觀找兵部尚書茹瑺,戶部尚書趙勉的時候,兩人隻能放下手中工作全力配合。

黃觀也是個狠人,他非常清楚流淚樹在太孫殿下的心中是多麼重視,因此遠征軍極為緊要。

在此前,按照朱英的計劃,是明年的冬季,也就是白令海峽的結冰期,遠征軍步行渡過。

但有了黃觀提供的船隊運輸,這意味著今年年底的時候,遠征軍極有可能趕上白令海峽的結冰期。

早一天得到流淚樹,那麼就能早一天完成大明的蒸汽鐵甲船。

所以一切的流程要儘可能的縮短並且加快。

於是黃觀乾脆就以太孫的名義,強行拉著茹瑺,趙勉加班,趕工完成章程詳細。

連帶著兩個部門許多官員也跟著一起加班。

事關太孫重視,茹瑺和趙勉自然也不敢耽擱,隻能是通知部門人員全員加班。

六部的衙門基本都緊挨著皇宮,而加班的情況下,宮內的光祿寺是可以提供官員飯食的。

好家夥,黃觀的內卷行為,直接連帶數個部門一起加班。

這在目前的大明,可是非常少見的情況。

即便是朱元璋先前每日處理大量的政務,除開一些緊要事務召見官員外,也很少會出現大量部門同時加班的情況下。

一般這樣的情況隻會出現在戰時。

可憐茹瑺和趙勉,都已經是邁過知天命的門檻,五十來歲的人這麼熬夜,著實是有些受不了。

三十五歲的黃觀精力旺盛,直接主導整個會議。

其實在加班第二天就已經完成了章程詳細,但為了查漏補缺,即便有著過目不忘本事的黃觀,還是重新審核了三遍,修改了一些細微地方,這才上呈太孫審閱。

朱英拿到章程詳細後,便就請老爺子一同審閱。

“這黃觀本事不小啊,沒想到咱還是低估了他。”

黃觀是朱元璋欽點的狀元,當然知曉其六首狀元的名頭是多麼響亮。

而在當時,二十七歲的黃觀年輕氣盛,神童天才之名一路伴隨。

朱元璋深知像是這樣的人才,如果不加以好生雕琢,極有可能會廢掉,心思也無法沉浸下來,學習更多的知識。

因此就放在了禮部。

一來以皇帝的視角就是馴化了。

持才傲物之人,最是不喜受規矩約束,而禮部作為禮儀之地,自然是規矩最為嚴格的地方。

加上禮部同時負重外交事宜,跟萬國使臣打交道,也能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不得不說,朱元璋在馭人的手段上,已然是登峰造極。

當初連中六元的黃觀,確實有年少輕狂的感覺。

自認為天下才學一石,自己獨占八鬥,餘二鬥天下人共分。

而到了禮部後,性子慢慢被磨平了,心思也沉澱下來,在學習禮部的你規矩,禮儀的同時,還在學習萬國文化,兼容並蓄,韜光養晦。

朱元璋也沒有虧待他,部門雖然沒有調任,但在品級上可是按照功勞升官。

實際上還是有寵親的,否則像是黃觀這樣沒有後台背景的普通人,怎麼可能一路扶搖直上,隻用了五年不到的時間,就擔任正三品的大員。

“咱曾經把他放在戶部曆任了一年,也沒覺得有多麼的出色,沒想到入了大孫門下,表現得如此優異。”

朱元璋看著手中三天時間弄出來的章程,頗有些讚歎的說道。

其實也不怪黃觀在戶部表現平淡。

黃觀在戶部的時候是洪武二十八年,那個時候的戶部幾乎已經被朱英給架空了,成了朱英的一言堂。

除了賦稅部分,其他方麵有關錢財調度,基本都是朱英在搞。

戶部尚書趙勉哪裡敢跟朱英對著乾,而作為下一級的戶部右侍郎黃觀,當然隻有聽從命令的部分。

那個時期的朱英,交給戶部的主要都是些簡單活計,多數是讓更為信任的張伯在負責。

黃觀所負責的部分完成得很好,但這就像一張簡單的答卷,卷麵隻有十分,差一點的也有九分,十分極為普遍,是以黃觀根本沒有展現能力的地方。

朱元璋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推薦黃觀,是覺得大多數的臣子,雖然才學很高,但年歲是個限製,在很多方麵已經跟不上太孫的思路。

選擇黃觀是因為年輕,三十五歲的黃觀在高品級的大臣裡,算得上新生代了。

現在卻是給了不少驚喜。

單單從章程詳細上就可以看到,此番前往白令海峽的,或者說極北之巔的可行性非常高。

各方麵的細節都考慮得非常完善。

即便是朱元璋年輕時候排兵布陣,運籌帷幄,也就是這麼個程度了。

“爺爺有先見之明,如今璞玉已然雕琢成器,可堪大用。”

雖說曾經吐槽過老爺子的方式,但朱英還是得承認,現在的黃觀非常好用。

因為在禮部接受熏陶,朱英有觀察過黃觀的品行,對於大明的忠誠度非常高。

錦衣衛那邊也詳細調查過了,黃觀這些年來,也沒有貪汙的行為。

對於大孫拍馬屁,朱元璋表示很受用。

同時說道:“既然章程如此詳細,那就安排行事吧,咱覺得黃詹士說得對,事有輕重緩急,遠征軍之事宜早不宜遲,關於選拔之事,就不必過多等候了,完全可以先行選出五萬人出發。”

“這上麵的備案也很是不錯,有幾分道理,遠征軍完全可以在明年再次出發一批,將士們熱情如此高漲,區區五萬人,對於咱們大明來說完全不算多大負擔。”

“可這流淚樹,事關重大,如若真能把這蒸汽鐵甲船製作出來,這天下咱大明水師何處不能去。”

“莫說是第二批,便是第三批,第四批又如何,如若是人數差了些,那就從北境招聘人手,他們常年生活在寒冬之季,自然有其生存之道。”

格局打開。

在朱英看來,這遠征軍死亡率太高。

可在朱元璋看來,如果能造出蒸汽鐵甲船,哪怕是二三十萬人的損失,那也是值得的。

朱英還有些道德感,但是像朱元璋這種半輩子都在殺戮中度過的,怎會有道德約束。

換個角度說,他才是道德本身。

“有道理。”


最新小说: 一彆兩寬,陸總我玩膩了! 瘋批美人有小島,年代大佬寵上心 重生七零大佬美嬌娘 穿書七零,炮灰前妻被糙漢寵壞了! 權途:從鄉鎮科員開始 風起餘杭 中年離婚,我嫁豪門紅遍全網 竹馬喜新厭舊,我退婚嫁他小舅 出獄後,假千金被厲少霸寵獨美 我隻是想死,怎麼就功蓋千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