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京師造船廠這樣的大廠,還會單獨修建兩條河道出來,磚石砌成,外河道製作大閘門。
待坑內的船體製作好後,就開閘防水,將河道的水引入進來。
水滿之後,船就能順著河道進入河內。
等前邊的閘門關閉後,再把後邊的閘門打開,將水引入下流排乾,大坑就能繼續造船。
“開閘吧。”
朱英說話的時候,也從椅子上站了起來。
“太孫有令,開閘!放水!”
隨著高喊聲響起,在閘門兩側的力士開始轉動輪盤鎖鏈。
鎖鏈逐漸升起,帶動巨大的閘門。
如同洪水一般,河道的水洶湧的灌入,飛快的填充整個大坑。
逐漸的,蒸汽鐵甲船緩緩浮起。
這引來一陣陣驚呼。
受製於知識的局限,其實很多人雖然參與了打造,但心裡頭一直有個疑惑。
包裹著鐵皮的船,難道就不會沉下去嗎。
連外邊都裝上了鐵皮,這要是沉下去了可咋整。
而現在,浮起的鐵船是最好的證明。
這如同是神仙顯靈般的景象,讓不少匠人跪地高呼太孫殿下千歲。
他們覺得,鐵船能夠浮起來,肯是太孫殿下作為謫仙人,給這鐵船施了仙法。
黃觀的神情也變得激動起來。
他當然不是因為鐵船浮起而激動,而是因為自己督造的蒸汽鐵甲船,終於是能夠問世了。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黃觀之所以如此賣力,是因為清楚蒸汽鐵甲船造出來的意義。
這是必然要名留青史的大事件,甚至於影響到天下萬國之格局。
而作為參與設計,督造蒸汽機,鐵甲船的他,在史書之上,那必然是極為濃厚的一筆。
文人,誰能不在乎名聲。
“好一艘蒸汽鐵甲船!”朱英眼睛都在發亮。
此刻黃觀靈光一閃,躬身作揖道:“請殿下賜名。”
在此前,船艦是沒有名號的,曆朝曆代向來是陸軍為主,水師為輔,隻有船名類型,而無船名稱號。
如果不賜名,那麼往後這類船,就都叫蒸汽鐵甲船。
朱英聞言,也是心動,略微思索一番後道:“此船一出,海上再無其他船艦可比,如若那東海龍宮的定海神針,賜名:定海艦。”
旁邊的郭忠聞言,當即扯起嗓子高聲大喊:“太孫賜名,定海艦。”
這時早已經在船上的水師百戶俞靖單膝跪地呼應:“請太孫殿下令,準許定海艦點火!”
俞靖是越巂侯俞通淵次子,由於長子俞翊早卒,俞靖便是現長子。
蒸汽鐵甲船不隻是打造,當然還需要水師操作。
在打造鐵甲船的這段時間裡,俞靖作為越巂侯之子,也是大明水師的核心人物,自然早早的來到這裡。
一來是熟悉鐵甲船的操作,二來也是以後這鐵甲船的水師指揮。
侯爵之子,在人情世故這方麵當然不缺。
朱英也有些興奮,親自大喝道:“準!”
俞靖聞言高呼:“太孫有令,點火!”
船上的士兵們,當即開始進行操作。
隨著轟隆轟隆聲傳開,一陣黑煙逐漸從船上的管道湧出,這是蒸汽機點燃的征兆。
這一幕,在場的所有人,都緊緊的看著。
要是蒸汽機在這個時候熄火,或者是點火失敗,那就是大笑話了。
朱英麵色平靜,實則心中也有幾分緊張。
五指已然緊握成拳。
他比所有人都更加的清楚,蒸汽鐵甲船問世的意義。
轟隆聲越來越劇烈起來,同時伴隨著嘈雜的響聲。
這是下邊的螺旋槳正在開始旋轉。
“動了,動了,船動起來了。”
“風帆未用,船真的動起來了。”
隨著螺旋槳轉速的加快,定海艦真的就這麼動了起來,船塢內頓時發出興高采烈的歡呼之聲。
所有的辛勞都是值得的。
大明的第一艘蒸汽鐵甲船,定海艦,真的打造成功了。
甲板上,俞靖的神色尤為激動。
從小就在船上長大的他,能夠非常清楚的感受到這定海艦的強大。
此刻下方的蒸汽機,還遠遠沒有達到最快的速度,可已經比之普通的大船要更快了。
當船擺脫風力的影響後,還有什麼船能夠比擬。
定海艦上也有風帆,風起時同樣能借力。
加上螺旋槳,這將會是天底下最快的船,沒有之一。
如今的船上還沒有裝載火炮,一旦裝滿火炮,一艘足以當百艘。
不,這是哪怕一百艘船都不能對比的存在。
定海艦在進入河道之後,速度越來越快。
這裡並非是長江,而是外秦淮河。
繞聚寶門,水西門,定淮門外由三汊河注入長江。
這一段水路是不被準許行商所用,因此也沒有商船航行。
俞靖沒有開出多遠,連速度都未有提到極限,隻是行駛不過一兩裡,未脫離船塢視線,就開始轉向返回。
他很清楚,往後這定海艦有的是機會開,可若開遠了,讓太孫殿下等久了。
原本有功的事情,可能都會變成罪過。
行駛回來的定海艦,當然不用轉回船塢去了,而是停靠在旁邊的碼頭上。
從碼頭上下來的俞靖,當即迎向朱英。
“稟太孫殿下,定海艦航行無誤,一切正常。”
朱英微微點頭:“好,這幾日加緊操練,本宮給你三日,三日之後,本宮將與陛下一同,登定海艦。”
其實朱英現在就想上船去感受一下,但還是讓俞靖先行訓練三日。
三天的時間,也足夠熟悉蒸汽機包括其他的一些問題了。
這短暫的航行,隻是代表蒸汽鐵甲船問世。
況且這定海艦實際上隻是作為試驗蒸汽機,螺旋槳用,真正後邊製造的才會加裝火炮,出海行駛。
那個時候,就不會隻造一艘了,而是十多艘同時開始製造。
“臣,定不辱使命!”俞靖單膝跪地,沉聲回應。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