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班主知道,這是場麵太大,讓小玉一下子就慌了神。
其實一般來說,戲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很強的,尤其是在梨園這裡,每天麵對不知道多少達官貴人。
可就是梨園的名頭太大,大家也很習慣滿場的感覺。
突然梨園最大的戲樓被人給包下,這等震撼隻有經常在梨園的戲子才能清晰感受到。
這也導致小玉這剛出場,就有些懵了。
黃班主很急,稍微懂點戲的,都知道這是開局就演砸了,然而坐在雅座的朱英,倒沒有多大的感受。
他對於戲曲興趣缺缺,畢竟後世經受那麼多的網絡轟炸,戲曲這樣的古典藝術,多數人並不懂得如何欣賞。
前世朱英刷短視頻的時候,一看到跳舞的小姐姐目光就移不開了。
不能說戲曲不行,隻怪那廝過於撩人。
朱英仔細瞧了瞧台上的小玉,內心並未有多大的波瀾。
現在的戲曲,講究的是個濃墨油彩,妝一畫本來樣子完全就看不清了。
大多數的臉譜都比較固定妝容,隻有那些經常聽戲的,才能有所琢磨。
台上,小玉愣了一下後,當即反應過來,隻是這個時候也不可能說重來,隻得是硬著頭皮繼續。
拜月亭又名王瑞蘭閨怨拜月亭,元代關漢卿作。
主要寫大家閨秀王瑞蘭和秀才蔣世隆悲歡離合的婚姻愛情故事。
對於這樣的戲碼,朱英倒也看的有幾分樂趣。
這種元雜劇的形式,跟話劇很是相像,奔著無聊看看,卻沒想到一口氣看完了。
能夠一直流傳的劇本,自然有它的精彩之處,梨園這裡聚集了最優秀的戲子,即便是朱英這外行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等戲子都下台了,朱英這才反應過來自己今日到梨園是為了改造東宮的事。
便就隨口對就旁邊的宋忠問道:“方才看戲的時候,是否感應到了這戲樓的妙處。”
宋忠是個看戲老手,對於梨園並不陌生,隨道:“這戲樓的施工很普通屋子不同,有專門的一幫子人,這些人你造出來的戲樓,就能讓戲子在台上不費太大的力氣讓更多客人聽清楚。”
朱英抬頭看了看戲樓上的天花板。
天花板並非是普通的建築模樣,而是一種叫做藻井的東西,藻井的外觀是八角形,自上而下層層疊收,乍一看就像一個大喇叭。
顯然能夠設計出來這種有著擴音效果的裝飾,必然是很懂行才行。
這樣的知識,普通百姓根本連接觸的機會都沒有,多數都是家傳。
甚至有可能造這東西的人,都不知道這其中原理,是祖上摸索出來,後人照貓畫虎。
“好,我要重建東宮,打算在正殿那裡,建造一個如同戲台這樣的大屋子,至少要有上千個座位。”
“等到時候我在前頭講話時,要比這裡的效果還要好,能夠讓大多數人聽到。”
“你既然懂得一些,那找人的事情,就由你來吧,務必將此事辦好。”
“三月之內,我要看到重新修建的東宮,可能做到?”
朱英對宋忠吩咐道。
宋忠不懂他知道,但宋忠是錦衣衛鎮撫使。
在錦衣衛這個衙門裡,能人異士非常多,而且跟三教九流的聯係很是密切,畢竟他們需要大量的情報,而跟下層打交道自然情報來得快。
“殿下放心,臣一定按時完工,做到比這戲台更好的效果。”宋忠當即作揖回道。
錦衣衛衙門本來就是陛下,太孫親信,任何事情都要為主上分憂,這是他們的職責。
朱英起身就準備回宮。
郭忠適時問了句:“殿下是回宮裡就膳,還是感受一下這梨園美食,老奴聽說這梨園的飯菜很是不錯,找的都是各地有名的大廚。”
彆看這梨園是歸於內帑,也就是朱英名下。
其實上朱英麾下置辦的產業,已然是多不勝數。
本身錢鈔對朱英來說都是自家印的,現在白銀跟寶鈔的兌換都是一比一了,是以朱英這些年直接安排了幾個投資方向跟計劃,然後就交給了張伯去做。
是以現在內帑所掌控的產業,在大明全國,名冊加起來幾個箱子都裝不完。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就相當於裁判親自下場了,其他的商人根本沒有競爭優勢不說,真要有那懂得商道才人,也抵不過這滔天權勢啊。
對梨園是什麼個樣子,朱英還真不知曉。
“行吧,來都來了,現在也是飯點了,讓這邊安排吧。”
“老奴遵令。”
郭忠轉頭對身後的宦官使了個眼色,宦官當即緩緩後退離開。
外邊等候的前院管事看到宦官出來,當即恭聲道:“公公,裡頭的大人可是有什麼安排。”
在朱英身邊隻是個不起眼的小官宦,可在這外頭,那就完全不同了。
“嗯,公子說了,晚膳在這就吃了,你去將這裡頭最好的菜肴都給上一份。”
“還有把這裡的紅牌叫來給公子奏樂助興。”
宦官吩咐著說道。
前院管事躬著腰,遲疑了片刻問道;“不知公子對方才先上台的戲子,可有什麼評價。”
“那花旦的琴技在梨園也是響亮,不知可否讓她前去。”
小玉在梨園極為出名,許多勳貴的公子哥都被迷得五迷三道,毫擲千金揚言為其贖身的可不少。
不過小玉雖是戲子,但戶籍在教坊司,跟民間的戲子大不相同。
即便是教坊司也做不得主,雖說現在教坊司都沒幾人管了,但還是在禮部儀製清吏司麾下。
這不是錢財的問題,要找到禮部的關係。
現在京師這邊,最是流行反貪腐,為了一風塵女子做這等事情,哪怕是有人願意,禮部那邊也不會幫忙。
錢財少了吧,沒必要。
錢財多了吧,又害怕。
因此哪怕是小玉想贖身,也沒得辦法,也就一直留在梨園了。
教坊司最初起於唐朝,開始的時候就是個搞音律的官方團體,主要是負責皇家宴會,祭祀等重要禮儀演奏。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句:十三學得琵琶成,名屬教坊第一部。
說的就是教坊。
不過到了朱元璋這裡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朱元璋改教坊為教坊司,專門收容犯罪官員,以及戰爭俘虜,被連坐的女眷。
她們進入教坊司後,會有專門的人進行培訓一些音律,然後就充作官方的妓院,被明碼標價進行販賣。
當然,妓院跟窯子是兩碼事。
不過這也看價錢跟權勢。
在京師中,聚寶門外,有朝廷開設的十數家青樓,都隸屬於教坊司名下,在秦淮河邊,是曆史上有名的花月春江十四樓。
實際上在教坊司中,也不是所有女眷都得去賣。
裡頭分為樂籍跟罪籍。
樂籍隻是表演,罪籍就要慘多了。
這得看當時被連坐的時候,朝廷那邊是怎麼定罪的。
實際上如果不是大錯,即便是被連坐也不一定是在罪籍裡,多數還是樂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