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怎麼會是這麼回事,那公主殿下還跟著咱們一起回國嗎。”
被放出來的真臘使臣們,便也在錦衣衛的通知下知曉了關於蘇丹娜公主跟大明太孫之間的事情。
一時間全都懵逼了,不知道怎麼處理。
聽說是現在都跟著進了皇宮裡頭,那已經不是他們能夠觸及的地方了。
阿莫納有些歎息的開口道:“能夠成為大明太孫的妃子,這也算是蘇丹娜公主的福分了。”
“大王子閣下原本是想要通過瀾滄國大將軍支持登臨王位,現在若是有大明支持,也沒人敢和大王子爭搶了。”
“不過這大明牽扯到咱們高棉中來,也不知是好是壞。”
阿莫納不傻。
關於安南也好,還是臨近吳哥的占城,現在都有公主成為大明太孫的妃子。
看現在的安南,除了保留王室身份外,所有的國土實際已經被大明掌控。
占城長年跟真臘開戰,自然是更加熟悉。
占城國中的烏麗城,可算是有名的大城,卻在大明太孫一道令旨下,成為了皇孫朱允炆的藩地。
這等於是將自家城池拱手讓人。
阿莫納微微搖頭,把腦子的想法給全部甩了出去。
自己怎麼想其實不重要,不管是大明也好,還是大王子那邊,都不是自己可以去觸動的。
一路行來,阿莫納對於蘇丹娜印象不錯,沒有其他王子公主的刁蠻,人很天真,就是說話比較直接而已。
現在能夠嫁給大明太孫,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
入了皇宮的蘇丹娜自然是非常興奮,不過眼下朱英的心思已經是放到了吳哥王朝的身上。
怎麼讓大明的軍隊更好的介入到吳哥王朝之中,這也算是個技術活。
從大義上來說,不管是安南還是倭國,大明這邊還是占據著道德高地的。
安南是胡季犛的反叛,倭國就更加不用說,不僅放任倭寇侵襲大明東南沿海,更是曾經殺害大明使臣,挑釁天朝上國的威嚴。
淪落到如今成為四王爭霸的戰場,可以說完全是咎由自取。
現在九州島基本上已經是徹底的成為大明藩地了,倭國自己都已經是絕了收回的心思,隻求是不再擴張領地便就萬事大吉。
“誒,說到底還是人口儲備太少了。”
朱英揉了揉眉頭,稍微有些煩心。
看著到嘴的肉吃不到,這真是讓人不爽。
倭國,北元,甚至是包括如今的西域,吐蕃,還有安南,占城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大明的人才。
有道是百年樹木,十年樹人。
教育是在大力普及,但是要等這些學子們成材,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原本大明的人才儲備,已經是越發緊迫起來。
尤其是隨著海貿的繁榮,海商的地位開始增長,許多學子甚至於讀書之後,也沒了考取功名的想法,更願意去出海經商。
主要是出海經商這錢來得是太快了。
以京師為中心,大明的經濟開始朝著四周輻射,江南一帶的賦稅再高,都已經是不放在江南大戶們的眼裡了。
他們跑一趟海所賺取的收益,輕鬆的就能繳納一年的賦稅。
如果不是朱元璋嚴令禁止不得荒蕪田地,隻怕是大量的農戶都要被招走跟著跑海去了。
“北方的形勢不錯,東海那些女真人,散落的蒙古人都已經被招安,咱看是到了大力開發黑土地的時候了。”
在朱元璋的心裡,錢財固然重要,但糧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從小餓怕了的他,最擔心的就是糧食問題。
因為大孫推崇商道的緣故,所以朱元璋也沒有再對商人進行打壓,算是默許了商人地位提升。
而大明各地,大量官營,民營工廠建立,對於普通百姓來說,種田哪有做工好。
往前一年的收成也不見得能換出三四個月的工錢來。
且不用擔心天災這些,隻需要賣力乾活就能得到溫飽,這不比土裡刨食要好得多。
農戶的流逝,自然會影響到整體的收成。
朱元璋從歲入明細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明寶鈔的歲入呈現很高的上漲趨勢,可有了高產作物大量種植的糧食賦稅,增漲幾乎都要停歇下來。
在這其中,高產作物甚至是占據了大頭,大米小麥這些產量沒有怎麼降低,但也沒有多大增漲。
是以朱元璋當然就把心思放在了黑土地上。
“其實爺爺不用太過於擔心,黑土地自然是到了開發的關鍵,但我們大明實際上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缺少糧食。”
“海外地區這塊,尤其是占城和安南,已經有不少商人承包土地,雇傭人進行種植。”
“那邊的水稻產量很是豐富,一年有三熟四熟,且口感上更佳。”
“孫兒已經在引導一些大的海商進行糧食買賣,目前雖還未形成規模,但已經正在不斷向我大明進行運輸。”
“黑土地那邊,不僅僅是漢人,亦是可引進草原各族,甚至是包括高麗在內進行聯合開發。”
糧食是根本,朱英當然不會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費在單純提高經濟上。
況且隨著小冰河期的到來,黑土地開發的難度會更加提高。
反倒是南洋地區對於小冰河期的抵抗很強,畢竟那是熱帶地區,再冷都冷不到哪裡去。
糧食生產這塊更是不用過於擔憂。
王朝的壽命向來是受到氣候的影響,發展南洋地區則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延續大明國祚。
隻要熬過了小冰河時期,整個世界的人口都會迎來一次爆發。
簡單點說,南洋地區就是大明的渡劫之地。
隨著時間的推移,二十萬護送大明太孫前往倭國的將士基本上已經聚集到位了。
再過不久就能出發。
也是在這個時候,在高麗擔任國師的姚廣孝,收到了來自於朱英的信件。
“說服瓦剌圍攻帖木兒,看來太孫殿下終究是沒有忘了我。”
姚廣孝很是高興。
其實對於在高麗擔任國師,真是讓姚廣孝提不起太大的興趣。
李成桂完全不是姚廣孝的對手,這就讓姚廣孝感覺到很是無趣。
因為三方製約的關係,尤其是涉及到高麗的歸屬問題,注定了姚廣孝無法一家獨大,隻能是進行牽製。
金銀財寶,權勢地位這些對於姚廣孝來世隻是浮雲,他更想的是施展自己的抱負。
僅僅隻是攻占倭國那邊,姚廣孝完全沒有太大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