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國,大明港。
這裡是大明距離倭國沿海最近的港口,也是目前來說整個倭國最大港口沒有之一。
最初的時候,是明軍第一次征討倭國時,因為大量軍隊的登錄而建立。
近一年多來,由於倭國銀礦被發現,往來的商人更加的密集起來,大明官府這邊也需要大量運輸各類礦藏。
經過經濟帶動快速發展,港口自然就形成了巨大規模。
這裡不僅是有大明的商人,包括其他國家的商人也不在少數。
類似於大明寶船這樣高大如城樓的海船,多數人都已經是司空見慣。
但是數百艘寶船一起從海邊行駛而來的震撼,是許多人一輩子也不曾看見過的壯觀景象。
隨後,整個碼頭都被大量的明軍進行封鎖。
“這是誰啊,排場如此之大,整個港口都被清場了,我那些貨都還沒下呢,這要是時間久了,豈不是要虧死。”
“你少說兩句吧,免得是禍從口出,難道你沒聽說,不日大明太孫將要出使倭國嗎,如此大的場麵,這必然就是大明太孫來了。”
碼頭上人群湧動,那巨大的樓船緩緩的停靠在港口之上。
近二十萬明軍開路,對所有道路進行徹底的封鎖,在這樣的情況下,普通人根本沒有靠近的可能,連大明太孫長什麼樣子都不可能見到。
大量的騎兵開始對周圍進行巡查,在如今有火炮的情況下,按照出行的護衛條例,要對周圍兩裡地內進行排查,任何威脅到太孫生命安全的隱患都要徹底除掉。
要知道現在即便是顆粒化的火炮,射程也沒超過一裡,兩裡的範圍算是絕對安全。
隨著明軍壓鎮,眾多寶船中央那艘最為華麗的寶船這才緩緩靠岸。
巨大的樓梯掛靠在寶船側麵,朱英帶著蘇丹娜從上緩緩走下。
地麵上已然有十二馬龍輦等候。
在龍輦旁邊,有四位身穿皇家服飾的中年男子等候,正是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齊王朱榑。
“拜見太孫殿下。”
四人作揖行禮。
在外沒有叔侄,唯有君臣。
“皇叔免禮。”
流程走完後,朱英便就跟著四位皇叔去到早就安排好的行宮之中。
在朱英要出使倭國的行程確定之後,倭國沿海這裡立即就開始建設行宮。
數千工匠日以繼夜,便就是為了趕造出朱英歇息的地方。
行宮自然不會有京師皇宮那般豪華,但該有的基本上全都安置好了。
當朱英過來的時候,也早已經備好酒宴。
到了行宮裡,自然就不需要外邊那般客氣,私底下朱英和眾多皇叔都是自家人稱呼。
一番推杯過盞,酒過三巡之後。
朱樉率先開始問道:“大侄子,莫怪二叔多嘴,現如今倭國的兵力咱們都是清楚了,左右能戰之兵不過五十萬眾,與之我大明相比何其遠矣。”
“現在單單倭國這九州島內,包含銀礦在內的各種礦藏就有上百之多,這還不包括有些在深山老林裡未曾發現的。”
“那四國島我也去了,若非是父皇的諭旨到了,指不定大侄子你過來的時候,都已經是成了我大明屬地。”
“要我說呀,大侄子這番帶了二十萬兵過來,我們這幾兄弟湊一湊,二十萬也差不了多遠。”
“不若是直接拿下四國島,把更多的礦藏歸於我大明之下。”
“大侄子你覺得如何了,隻待你一聲令下,我就帶著兒郎們攻城奪地,包管是十天半個月內就給拿下,還跟那倭國王室談什麼呢,我看都沒有必要去談。”
朱樉這些天來,心裡頭一直很是不爽。
那四國的伊予城都已經是投降了,即便是土佐城,要不了兩三天的時間就能給拿下。
至於後邊的讚岐,阿波二城,也根本不可能說阻擋得了。
到嘴裡的肥肉都給吐了出來,這讓朱樉心裡頭一直憋著氣。
現在見著了正主,免不得是要埋怨幾句。
聽著這番話,朱英原本端起的酒杯又放了下去,眉頭微微皺起。
眾人看到朱英這幅模樣,頓時心中一凜。
而朱樉自己,直接是酒醒了一半。
看似四大藩王海外封藩,而倭國距離大明如此之遙遠,跟土皇帝沒什麼區彆。
但實際上仔細去考量,就會發現藩王們的勢力,幾乎全都在朱英的影響之下。
不管是經濟,軍事,後勤,甚至是官員,大明都有著直接或間接的權勢。
經濟上,倭國本身的經濟很是弱勢,大量的礦藏是錢財沒錯,但也需要繳納大明賦稅,而這些運輸幾乎全都依賴在大明的海船之上。
以如今大明水師的強大,甚至能夠輕易的封鎖整個倭國。
軍事上也差不多。
雖說每個都有親兵三萬,輔兵五萬的名額。
但是這些中層軍官一樣是由大明軍事學院畢業的學長逐漸滲透。
對於各個藩王來說,大明軍事學院畢業的學子他們是真的搶著要。
這些學子們不僅是本身能力出眾,最主要的是嚴格聽從命令行事,不僅能夠出色完成藩王布置的任務,還可以自行操練新兵,整合整個軍隊的紀律。
如此人才當然是要遭到哄搶的。
哪怕是朱樉,隻要學子們多一點,他個人就完全的輕鬆起來。
誰還不喜歡自己麾下的軍隊是強軍呢。
對於駐紮在倭國的士兵來說,隻需要駐紮滿三年期限,就可以申請回轉大明。
他們的心思現在多數還是在大明,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
官員們就更加不用說了,絕大多數跟隨藩王們來到倭國的官員,都是想要撈取好的政績,在這裡施展才學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