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麗,現在應該是叫做吳城。
這裡作為朱允炆的藩國,已然有數月的時間了。
最初來到這裡的時候,朱允炆就被這裡的破落給深深的震撼到了。
在他的想法裡,烏麗也算是占城的大城之一,比京師肯定相差很遠,但應該也跟江南的一些大縣差不多。
然而到了這裡後才發現,跟他想象中的完全是天壤之彆。
除了城牆斑駁之外,裡麵完全就是個村落的感覺,甚至都比不上一些大明富裕的村子。
城裡倒是有十萬居民,說不上什麼老弱病殘,占城王茶也開始還想玩一些陰的,把青壯都給拉走。
後來大明水師駐紮占城,也就不敢生那個心思了。
朱允炆到占城的時候,茶也也親自去迎接了。
他看到那大明水師的金統領,在這吳王麵前畢恭畢敬的模樣,就知道自己的選擇沒有錯。
隨著吳王朱允炆而來的,還有五萬大明精兵,更是極具排場。
先前有傳聞說吳王跟大明太孫的關係不和,看來全都是謠言。
是以現在的烏麗其實還是有不少的家當。
可這在朱允炆的眼裡,簡直跟難民營沒有什麼區彆了。
總共才十多萬的居民,幾乎個個都是衣衫襤褸,麵黃肌瘦。
原先的占城貴族們,當然早就搬走了。
他們並不想生活在大明吳王的統治下,其中文化差異就是個很大的問題。
十萬居民怎麼來供養五萬精兵,這簡直是完全不可能。
不管是朱允炆還是呂氏,亦或是那些跟隨而來的臣子們,最大的慶幸就是五萬精兵的供養全部有由太孫給負擔了。
他們開始還有些不好的想法,現在才知道太孫是真的疼愛這個弟弟。
否則抵達烏麗之時,就是朱允炆破產之日。
這就相當於朱允炆收繳的賦稅,隻需要供養自己等人的開支,還有官員們的俸祿就行了。
十來萬居民,這些還是夠的。
在呂氏的主持下,吳城第一步就是開始進行建造改革,四處拆遷,重新規劃整個城池。
一來可以更好的掌控烏麗,二來也能是提升朱允炆的威信。
不僅是征召烏麗城內青壯的勞役,還需要兩萬多大明將士共同進行。
軍隊可以在城外修建營寨,但是官員們的房子和吳王府是必不可少的。
這樣的大改造,顯然不是一兩年能完成的,估計得有兩三年才能徹底落地。
不過年底前也能修建出個模樣來了。
“王爺,你這是帶著人要去哪裡,關於城東的修建,臣還想跟王爺好生商討一下。”
“現在城裡這些百姓,他們.....”
在朱允炆帶著護衛正準備出府的時候,恰好是碰到了黃子澄。
黃子澄見狀連忙迎了上來講述。
隻是話還沒有說話,就被朱允炆給打斷了。
“好了,這些事情你且跟王太後去說吧,我現在正是要去港口。”
“就這兩天曹國公就要到了,我得去港口迎接一番。”
朱允炆有些不耐煩的打斷道。
黃子澄還想繼續說些什麼,但是朱允炆這邊已經是不想搭理了,招呼著護衛們就要上馬車離開。
最終黃子澄隻能是無奈的在原地歎息。
倒不是說來了這裡就有什麼變化,黃子澄確實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是名副其實的百官之首。
但是朱允炆的表現,讓黃子澄很是難受。
大多數的官員們充滿乾勁,每天都加班加點的處理大量事務,剛開始的時候朱允炆也還是很是勤奮。
但是很快就有些厭煩枯燥的建設工程,心思開始放到了彆處。
其中取而代之的,是朱允炆的生母,現在的王太後呂氏。
呂後開始乾澀政事上來,這讓許多官員們心中是不滿的,畢竟陛下曾經是親自規定,後宮不得乾政,現在的呂後明顯是違反了這條鐵律。
朱允炆並不以為然,這是自己的生母,又怎麼可能會影響自己,隻會是幫助自己處理一些繁忙事務。
對於官員們上奏勸說不要再給呂後權力時,遭到了朱允炆的訓斥。
這之後,自然是呂氏的權力越發大了。
除開黃子澄外,現在吳城的朝堂中還有一人,可跟黃子澄分庭抗禮,便是呂後的父親呂本。
呂本先前可是太常寺卿,位列大明五寺之一,正三品的官員。
就身份地位來說,可比黃子澄要高多了。
黃子澄目前是藩國裡的吏部尚書,這屬於有著最大的權勢,但戶部這個錢袋子,卻是由呂本擔任。
現在藩國內大小貓就這麼兩三隻,吏部尚書完全沒有什麼發揮的地方,反倒是戶部的工作更多。
現在的吳城裡,大致是分為兩個派係。
以黃子澄為首的吳王派,還有以呂本為首的王太後派。
明麵上當然沒有什麼問題,暗地裡卻是較勁著。
偏偏是朱允炆現在很多事都聽呂氏的。
黃子澄一度覺得肯定是呂氏在背後使了什麼詭計。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呂氏沒有兵權,這些從大明來的精兵,按照太孫的吩咐,隻會聽吳王朱允炆的調遣。
三日後。
朱允炆攜帶著三千精兵護衛,趕到了占城港口歸仁城。
吳城距離海邊還有二百多裡地的路程,所以朱允炆得到消息後就得是提前出發。
這個時候,李景隆的船隊也已經是抵達了港口。
這可比之前的大明水師還要來得更加壯觀一些。
金開山這裡隻有二三十艘寶船,李景隆這裡可兩百艘寶船。
鋪天蓋地的,當靠近港口的時候,簡直就是一座移動在海麵上的城市。
原本駐紮在占城的大明水師就已經是讓占王茶也感覺到心頭大患,現在再來八百艘船,讓如今的茶也隻能是瑟瑟發抖。
更彆說在烏麗,哦不對,現在的吳城還有五萬大明精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