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宮。
朱元璋的眉頭深鎖,下邊的宦官們戰戰兢兢。
便是劉和也是屏住呼吸,不敢發出任何的聲響。
所謂是伴君如伴虎,劉和跟蔣瓛雖然是一直的伺候在朱元璋身邊,但從來不敢有任何的逾越,也不敢說仗著跟陛下朝夕相處,而覺得自己在陛下的心中有些份量。
或許彆的朝代君王有這種可能,可這絕對不會出現在朱元璋的身上,凡是有這樣想法的,目前墳頭草已經是三尺有餘了。
莫說是宮廷裡的宦官了,哪怕是那些立下汗馬功勞的開國功臣們,又有幾個能好過的,不都是已經埋進了土裡嗎。
曾經跟著陛下最初的那一批人,自東甌王湯和去世後,也就一個不剩了。
這是因為大明皇長孫的回歸,讓朱元璋曾經暴躁的殺心收斂了許多,不若是當今的宮廷裡,朝廷上,不知有多少人已經是被砍了頭。
且今日的朱元璋,心情是非常不好。
外邊已經是寒風呼嘯,華蓋殿內也有炭火取暖,但朱元璋的神情給人感覺依舊是那麼冷。
“這群孽子,從前出了這京師,就感覺是無法無天,肆無忌憚,現在覺得自己跑到海外去了,就完全不將咱放在眼裡了嗎。”
“吃了熊心豹子膽的玩意,現在連咱的東西都敢於截留了。”
朱元璋勃然大怒,狠狠的將奏本摔在了地麵之上。
殿內的宦官侍衛,立即匍匐跪倒在地。
朱元璋氣急起身,內中怒氣無法宣泄,狠狠一腳踢翻旁邊的立櫃。
上邊裝載著的極品青花瓷,就這麼應聲而碎。
飛濺的碎片四處都是,但依舊讓朱元璋怒火無法削減半分。
此時大門打開,寒風隨之湧了進來。
敢不稟告直接開門的,也就隻有朱英了。
朱英看了下裡邊的情況,吩咐道:“都出去吧。”
殿內的眾人如釋重負,連忙躬身低頭離開,尤其是劉和蔣瓛二人,更是心中慶幸太孫來救場了。
門關上後,朱元璋還在生氣。
朱英走上前從地上撿起散落的奏報,快速的瀏覽起來。
其實他大概已經是知道了是什麼事情讓老爺子這麼生氣了。
在這奏報中,講述的就是秦王,晉王,燕王,齊王私自截留礦藏的事情。
按照現在大明定下的律法,這些在倭國九州島上的礦藏,當是有三成要繳納到國庫來,作為是海外藩王的賦稅。
財帛動人心,些許錢財諸藩王當然不會在乎,可這動輒數十萬兩的白銀,可不是什麼小數目。
一個月的開采,其中所蘊含的財富可能就超過某個小國的總和了。
其實能夠有這麼大的開采量,跟大明的鼎力支持是分不開。
大明這邊提供了大量的火藥進行炸山,還有大量有勘探經驗的匠人運送過去。
幾乎所有的加工廠建立,前期所產生的費用都是由大明國庫支撐的。
否則僅僅隻是幾個藩王抓一些倭國百姓充作奴隸,效率極為低下,哪裡能有這麼高。
現在倭國的高產作物還沒有普及,大明這邊還有大量糧食輸出補給,這才是眾多藩王能夠穩穩駐紮倭國還能搞事的原因。
其實就現在的白銀開采雖然很大,但實際上運送到大明來的白銀,暫且根本沒有抵上先前的支出費用。
畢竟不管是大軍駐紮,還是各方麵的支持,都是一筆巨大的費用產生。
其中海運雖然說廉價,但一樣有巨大消耗。
航運的船隻磨損,人工開支,官員俸祿這些,加起來可不是個小數目。
也就是倭國現在的白銀值錢,不然駐紮倭國完全就可能將大明的財政拖入到泥沼之中。
曆來很多王朝不想著去開疆擴土,多數都是這麼個原因。
戰爭本來就對國庫衝擊很大,這還要扶持當地建設,偶爾再來個什麼起義啥的,誰遇到了不腦袋疼。
曆史上,很少沒有皇帝不想著開疆擴土,封狼居胥啥的。
隻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當了皇帝後才明白國家的爛攤子有多麼大,跟先前做太子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就是在這樣對倭國藩王們的支持下,幾個藩王暗中聯合起來,隱瞞開采的數目,大量私吞白銀。
不僅是如此,包括是其他的礦藏,也同樣進行私吞。
然後再販賣給其他的商人,獲取巨額利潤。
況且還避開了三成的賦稅繳納。
“大孫呐,你先前說的對,你的這些叔叔們,不適合長期待在一個地方。”
“等他們把地盤給搞熟了,就是跟現在這樣變成了禍害。”
“那麼多的礦藏,咱也沒有要他們多的,隻要了三成罷了,前邊搭建工廠這些,前前後後已經是墊進去了上萬萬貫寶鈔。”
“人心不足蛇吞象呐,咱都這樣對他們了,他們暗地裡還要搞這些小動作。”
“這是仗著自己在海外,翅膀硬了,咱管不到了。”
朱元璋真是給氣笑了,隻是語氣中又透露出一絲無奈。
說到底都是自己的種,海外距離遙遠,本來就管轄困難,最主要的是這倭國駐守也不能說換人。
終歸是自己的兒子,肉算是爛在了鍋裡。
如若是其他將領的話,現在朱元璋就得是拿人九族了。
朱英越過地上碎裂的瓷片走了過去。
能夠擺在華蓋殿內的瓷瓶,當然是最好的青花瓷,而這被踢碎的跟旁邊的可是一對。
放在當今的市麵上,少說都是上萬貫寶鈔起步,若是在海外,更是價值連城的寶貝,甚至能引發國戰,就這麼給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