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給強將,還是弱兵,又或是調動哪個衛所,都是有講究的。
如果太孫想要打擊涼國公,那麼就不能讓先前的部下跟著去了。
如果太孫是真要讓涼國公去辦事,那自然要上精兵強將才行。
選統領的名單,這些都是兵部要去做的。
一番討論和分析過後,茹瑺決定看涼國公自己意見,去選跟隨過去的部將。
......
安南東都,升龍城。
這裡是安南王室所在,也是安南最為繁榮的城市。
隨著胡季犛被拿走京師後,整個安南的平叛也就結束了。
但是大明的軍隊並沒有撤離,而是在主要的城市布防起來。
很顯然,往後的安南,基本上要生活在大明的管製下了。
安南王室,目前也僅僅保存個名頭,除此之外沒有任何實權。
那些地方割據的勢力,自然是全部歸順了大明,當然,這樣的歸順隻是名義上的,等大明軍隊走了,可就不好說了。
“告訴他們,我不見,誰也不見,讓他們好生過日子吧,不要打這些小心思。”
安南王陳顒,曾經的太上皇,現在當然是隻能稱王了。
聽著侍衛說外邊有數位老臣聯決求見,陳顒想都不想就直接拒絕了。
他們的心思,陳顒怎麼不明白,無非是想把自己拉出來,為他們自己謀取更多的權力罷了。
也不想想,安南已經變天,大勢如此,又有什麼可以改變的。
單單就今年來說,從大明過來的官員就有上千人,幾乎安南這邊重要的官職,全部都換成了大明來的官員負責。
地方軍還好,宮廷禁衛軍已經名存實亡。
大明建立安南軍事學堂,隻有通過大明軍隊的訓練和考核,才能繼續當兵,否則就給解散掉,作為勞役乾建造,種田事宜。
而最主要的,是大量的漢人遷徙到安南來,穩固大明的統治。
不管是陳顒還是這些老臣,都很清楚大明現在的想法,可誰能有什麼辦法呢。
難不成跟大明去對著乾?
陳顒才沒那麼傻。
當初如果胡季犛成功了,也沒他什麼事,至少如今榮華富貴不缺,最基本的體麵也有,這就已經足夠了。
王宮雖說保留,但大部分的區域已經被大明所占用,作為議事。
陳顒僅僅是在寢宮這塊。
整個安南,現在除了劉勝外,也就是朱高熾了。
比起在倭國的日子,朱高熾感覺在安南要舒服多了,至少沒什麼需要太忌憚的地方。
劉勝現在八十來歲了,雖說身體還算是健朗,但精力肯定法跟上。
除了一些大方向的事情,基本上的事務都交給了朱高熾在處理。
朱高熾是皇家子孫,就身份來說,在整個安南是最尊貴的。
不管是靖寧侯葉升,還是普定侯陳桓這兩位如今駐紮在安南的將軍,也得是要給朱高熾幾分麵子。
隻是現在的朱高熾變化很大,整個人比在倭國的時候瘦了許多,同時也由當初的白胖變成了黑胖。
畢竟是熱帶,稍微待的時間長一點,就會曬黑。
在沒有防曬霜的如今,誰都沒有辦法避免這個事情。
“先生,這安南的土著,簡直是我見過最為懶散的,比之倭國,可是要相差太大了。”
安南官道上,上千精兵簇擁著一輛馬車緩慢行駛。
在這馬車上的,正是朱高熾跟夏原吉。
朱高熾來到了安南已經大半年了,在這大半年的時間裡,他並沒有選擇待在富饒的東都升龍,西都清化。
而是聽從夏原吉的建議,親自到大部分的安南地區巡查。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朱高熾本身是很懶散的,畢竟身體有這麼胖,但還是堅持了下來。
要管理地方,那麼就不能隻是聽從彆人的諫言,這樣不能了解到真實情況,容易做出錯誤的決斷。
“這裡物產豐富,水稻一年三四熟,雨水豐富,無須大量灌溉,所以安南百姓你自然就沒我大明百姓那般勤勞。”
夏原吉在馬車上,一手撥動著算盤,一手在紙麵上做著記載。
聽著世子殿下的話語,頭也沒抬的隨口說道。
這些些許有些不敬的行為,朱高熾顯然根本沒有在乎。
這些天來,夏原吉可要比朱高熾忙碌多了。
作為世子,他主要是看,了解。
但夏原吉就不一樣。
每個地方的糧食儲備,土著部落的人員情況,包括各地糧食的種植,他都會一一詳細進行記錄。
越是對安南了解透徹,夏原吉的心裡就越發震撼。
在他刻板印象中的貧瘠之地,竟然糧食的產量是大明都沒有辦法相比的。
這一點已經是超出了夏原吉的認知。
如果中原王朝的君主們,知曉這些糧產如此豐富,怕是早就按耐不住帶兵打過來了吧。
其實不管是安南,亦或是南洋其他國家,是真的不算弱,畢竟他們不怎麼缺糧食,這就能養得了足夠多的兵源。
大明之所以能夠如此簡單取得安南,主要是跟安南先前藩鎮割據有很大的關係。
曆史上朱棣打安南的時候,也不是跟強行征伐安南,是幫助陳朝對抗胡朝,於大部分的安南貴族看來,是撥亂反正的正義之師。
哪怕是最後統治安南,也是因為陳朝絕嗣,安南陳朝的老臣,官吏耆老‘原複古郡縣’的請求,這才改安南為交趾。
朱英的行動有異曲同工之妙。
是因為安南安秀公主陳慕月為妃子,回應安南王室的請求,派遣軍隊來幫助安南王室穩固統治。
後邊也是因為胡季犛的反叛,行大逆不道囚禁安南王室,謀害大明軍隊,這才派出大軍肅清安南。
此乃正義之師,便就可以得到安南大部分百姓,貴族的支持。
不然安南上下團結一氣的話,即便是說能夠強行攻打下來,也是比較耗費很大的。
哪怕是現在,名義上還是安南王室的統治,大量的明朝官員過來,隻是為了幫助安南更好的恢複民生。
權力的爭奪大多發生在安南東西二都城裡,在其他的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沒有出現大規模的起義反抗。
當然,零星的反抗還是有的,也並非是為了什麼胡季犛之類的,主要還是利益上的爭奪。
畢竟地方上的官員正在被不斷的滲透,尤其是朱高熾的地方巡查,不帶個一兩千精兵,還真的很容易出現問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