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明朝張三豐_大明皇長孫:朱元璋求我稱帝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250章:明朝張三豐(2 / 2)

“每次就膳,咱都把肚子給吃撐了,米飯都要多盛一碗。”

朱英聞言,看著桌麵上的十幾個葷菜,不由說道:“爺爺最近吃的過於油膩了一些,這樣對身體可不好。”

“肉食這塊,可以多吃魚肉,最近廚子們研製的水煮魚片倒是很不錯,還有雞肉也不錯。”

“這些五花肉,紅燒肉,口感是極佳的,對於身體健康方麵可不是太好,當多吃青菜,豆汁,肥肉得少吃。”

朱英看著老爺子越發壯大的將軍肚,不由勸慰道。

皇家不存在缺吃食,尤其是朱元璋,最是喜歡大魚大肉。

朱英帶過來的這些廚子,在製作上很是講究,同樣的菜式,通過他們的手,味道就要提升數個檔次。

現在的朱元璋,已經可以明顯的看到雙下巴了,這才幾個月的時間呀。

朱元璋聽到大孫這話,有些奇怪的問道:“大孫對於吃食這塊,還頗有研究?”

朱英微微停頓了一下,心中開始組織語言。

這些簡單的道理,在後世算是常識,在現在的大明,可沒這麼多講究。

畢竟能吃飽飯的,都還是少數人,誰還會去研究什麼少吃呢。

微微沉吟後,朱英說道:“孫兒在西域的時候,就認識一個年邁的道士,那道士最是喜歡吃,也算是比較富有,在吃食這塊特彆的挑剔。”

“而且對於養生,十分的講究。當時孫兒好奇,就多問了幾句,那道士也不含糊,就把一些粗淺的道理,告訴了孫兒。”

“孫兒本來是不怎麼相信的,後來那道士告訴孫兒,他都活了一百多歲了,孫兒這才驚歎,方才有些相信。”

朱元璋聞言,有些驚奇的說道:“竟是還有這等人物,此道士叫什麼名字,咱倒是想要認識一番。”

朱英這時沒有猶豫,直接說道:“這道士姓張,名三豐。”

朱元璋聽到這個名字,不由驚呼:“原來是他!”

對於張三豐,朱元璋可不僅僅是知道,在去年,也就是洪武二十四年的時候,朱元璋為了更好的管理天下的道教,加強對道教的控製。

派遣一些道士出使全國各地道觀,特意叮囑使者:“有張玄玄,可請來。”

張三豐,名君寶,又名全一,字玄玄,道號昆陽。

隻是從去年到今年,張三豐這邊根本沒有下落可言,對此朱元璋也沒辦法。

概因張三豐是個道士,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雲遊。

道士的雲遊和劉日新這樣的算命先生不同。

劉日新算命,基本還是要以城池為主,去的是人多的地方,有跡可尋。

像張三豐這種,去的都是些寥無人煙的大山深處,很多地方甚至無人踏足,官府想要去查,都不知道從何下手。

就是武當山上,張三豐的弟子們,幾年沒師傅的消息都很是正常。

就算有消息,或者哪裡傳來消息,張三豐出現過。

再過去尋找的時候,人早就離開,不知去了哪裡。

“爺爺似乎認識他?”朱英有些詫異的說道。

當然,朱英根本沒見過張三豐,若真是見了這等神仙人物,想都不要想,死纏爛打都要拖著一起。

後世,張三豐這個名字早被神化了,朱英順口拿出來湊一下。

朱元璋有些感歎的說道:“若是彆人說這話,咱還不怎麼會信,既然是張玄玄說的,那肯定有其中的道理。”

“咱倒是想和其見見,去年就下了諭旨,隻是到現在也沒消息傳來。這些個喜歡雲遊的道士,咱還真拿他們沒辦法。”

朱英聞言,這才心中鬆了口氣,他還以為老爺子跟張三豐很熟呢。

朱元璋說話後,眼神中帶著少許的留戀,看了看桌麵上的五花肉,紅燒肉這些以肥肉為主的菜肴,然後輕輕轉過頭,吩咐道:

“聽咱大孫的,往後咱的食譜上,將這些肥肉有關的菜肴,全部劃去,免得咱看見了心煩。”

在身體和口味上,朱元璋終究還是選擇了身體。

現在的朱元璋日子很有盼頭。

大孫回歸,這麼年輕和優秀,他真的想活的時間更久一點。

便就心裡頭想著:‘張玄玄這般長壽,咱學著他點,也不說跟他一般,活到八九十,看著咱大孫再給咱生一個重孫,也就差不多了。’

桌麵上的五花肉,紅燒肉都被端走,朱英坐在老爺子對麵,開始一同就膳。

什麼食不言,在朱元璋這裡可沒這個規矩。

爺孫倆一邊就膳,一邊就開始聊了起來。

“那些退役的將士們,大孫準備先在哪裡進行安排,咱剛剛看了下總數,這第一批的名單,也有三萬多人。”

朱元璋直接問道。

朱英回道:“這些將士們,孫兒準備先將其全部往江南地區安置,若是孫兒沒猜錯的話,這些將士,大部分都是涼國公下,淮西人士為主。”

朱元璋喝了口豆汁,笑著說道:“看來這一切,都在大孫的掌控之中,難怪大孫對於選人這事,沒有過多的參與,直接就交給涼國公等人去操作。”

“不錯,咱剛才也粗略的看了言,七八成都是咱淮西的老卒,甚至不少人的名字,咱還有些熟悉,都是曾經跟過咱一同打江山的老兄弟。”

朱英笑著回道:“江南是個好地方,人傑地靈,又富裕。這些淮西的老將士們過去,自然不會過得差。”

“且都是淮西的,相互間也能幫助,很難被江南富商豪紳們買通,這在江南各地,就能很好的貫徹朝廷的意誌。”

“尤其是治安署,更是直接跟底下的百姓對接,對於掌控江南的情況,尤其是一些惡霸地主,是最為容易接觸的。”

朱元璋對此很是認同,雖然江南地區的錦衣衛,是除了京師外最多的,但是錦衣衛機構的職權,也有相應的限製。

治安署這樣,直接分手了知縣的權力,相當於半個知縣在行事,就完全不同了。

“江南的那些豪紳富商,一直讓咱很是頭疼,不過現在倒是稍微好了點,以前是真的讓咱氣憤。”

“大孫你記好了,就江南而言,蘇州府和鬆江府這兩個地方,尤為需要注意。”

“或許大孫還沒在戶部查看國庫的歲入,單單就這兩府之地,在咱大明的賦稅歲入之中,竟是占據三成,簡直匪夷所思。”

“就這三成,還是咱在那邊收了大量官田,才有這般多的,這遠遠不是蘇,鬆兩地的所有,當還可以更高一些。”

朱元璋的語氣,有些感慨,還有些忌憚。

這兩個地方,是張士誠的老巢。

朱元璋也是沒收大量地主的田地後才知道,為什麼張士誠那廝,如此沒有上進心,整天貪圖享樂。

感情什麼糧食危機,錢財危機,跟他是一點乾係都沒有。

就張士誠在那裡能看到的,完全是一片歌舞升平的場麵。

朱英聽到這些,也感覺有些震驚。

兩府之地,占據大明天下三成賦稅,難怪老爺子對整個江南地區,一直是稅上加稅,一年比一年重。

感情是嘗到了甜頭。

不過在這樣的重壓之下,朱英原本準備繼續大力壓製江南地區的想法,卻是有了些變化。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的江南,肯定是在不斷的衰落,繁榮的景象大打折扣。

對於老爺子不斷處死江南文人,富商,地主。

朱英倒是感覺過於浪費了。

“爺爺,江南讀書人多,安南那邊,最缺教化,不若於江南地區,儘數免除死刑,將其流放至安南,爺爺覺得如何。”

現如今的大明,戶籍在冊人口不過六千多萬,估摸真實人口,也肯定沒有達到一億之數。

攤丁入畝這個政策,需要在番薯,馬鈴薯,玉米等作物大肆傳播大明各地區後,才能真正的落實下去。

不然生得多,吃不上飯也是白搭。

江南的這些才子,文人,富商,在朱英看來,就是最好的對外輸出。

尤其是海外的貿易,藩王們肯定不擅長,總還是需要能懂經營的商人,開發海外藩國。

至於對大明之外的禍禍,朱英表示,日後定有王者之師,前去解救。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


最新小说: 重生,回到小姨抱私生子回家前 最強禦甲師 朝堂奸臣,開局指鹿為馬氣哭女帝 道門風水宗師 明撩暗戀!霍律師下手輕點 一彆兩寬,陸總我玩膩了! 瘋批美人有小島,年代大佬寵上心 重生七零大佬美嬌娘 穿書七零,炮灰前妻被糙漢寵壞了! 權途:從鄉鎮科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