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門開,文武百官魚貫而入。
和其他皇帝不同,一般來說是文武百官在殿內等待,然後才是皇帝登上禦座。
但在朱元璋這裡,則是他先坐好,百官才進來。
不得不說,在朱元璋的注視下進入奉天殿內,這樣給了臣子們很大的壓力。
必須要時刻小心自己的走向,若是出現混亂,那自然免不了一頓訓斥,甚至是挨打。
而大臣們進入的時候,都是低著頭的,不能直視,莫非就是大不敬。
大臣們行禮,山呼萬歲後,代表著早朝的開始。
僅僅是這段時間程序,總共下來約莫需要兩炷香的時間,大概便是後世的半個小時。
“給咱大孫賜座。”
這便是朱元璋早朝的第一句話。
下麵群臣,紛紛將目光投向站在朱元璋身邊的朱英。
一身暗紅色袞服的朱英,氣場極為強大,即便是站在朱元璋的旁邊,也沒有被壓下來。
顯然朱元璋還是比較心疼大孫的,同時也是給群臣們放出一個信號,站在自己麵前的,便是皇明長孫。
在朝臣的目光下,宦官們搬來小一號的龍椅,朱英就這般坐在了金台上。
雖說某些大臣都已經非常清楚朱英的存在,但這些都是比較上層的官員,多數官員對於朱英並不清楚。
就算是有所聽聞,也不過一鱗半爪。
而朱英和太子朱標極為類似的長相,更是讓大多數的群臣們震驚不已。
要說這不是親生的,誰信呐?
隻是對於這麼一個突然冒出來的皇明長孫,多數朝臣還是有些驚疑不定。
因為大多數人,甚至都沒聽說過朱雄英的存在。
從洪武十五年,到如今的洪武二十五年,十年的時間,這朝會上的大臣們,已經有七成都已經算是新人了。
所以對於皇家秘聞,根本不算了解。
“十年前,咱的大孫,太子嫡長子朱雄英,因病薨逝。”
“然咱大孫的性命,似乎連老天爺都不想收走,下葬次夜,群星移位,地龍翻滾,沒人知道,咱大孫的陵墓地陷,棺槨崩散,咱大孫也落入地下暗河之中。”
“咱恨那些庸醫,咱大孫明明是假死,卻被診斷成真死,在這一場變化後,大孫就在長江之中,蘇醒過來,得一民所救。”
“死生之間有大恐怖,咱大孫得以存活,卻失去了以往的記憶,自暗河入長河,身上的衣物也是支離破碎,難以證明其身份。”
“便就是這般,在所有人都不知道的情況下,咱大孫在野流落足足十年,無人知曉!”
說到這裡,朱元璋的聲音難免大了許多。
朝臣感受到皇帝情緒的變化,紛紛磕首。
“起來吧。”
在朱元璋的吩咐下,這才重新起身。
當然,這些都是朝臣早就訓練過的禮儀,不管皇帝是大怒,大喜,大悲的情況下,都是需要磕首的。
“咱得感謝老四呀,是他,將咱的大孫,帶到了京師之中,才能讓咱得以見到。”
“咱大孫在北平的時候,被老四撞見,有些捉摸不定,這才送到了京師,讓咱瞧上一瞧。”
“咱大孫的模樣,愛卿們都是看到了,和太子的長相,一眼便能看出來,定是關係匪淺。”
“這是咱最為疼愛的大孫,咱親手抱在懷裡,和皇後一同帶大的大孫,彆說是過去十年,便是二十年,三十年,咱一眼就能認出來!”
“而後的孝陵事件,想必愛卿們都是聽說過,便就是咱,將咱大孫的陵墓挖開,一探究竟,這才得以證明咱大孫的身世。”
“不僅如此,在咱大孫的手上,還留有曾經皇後親手刺繡的肚兜,上麵的刺繡,由寧妃親自查看過,確定是皇後所繡無疑。”
朱元璋緩緩說道。
這便是為朱英解釋和證明身份了,雖說朱元璋完全可以一錘定音,但也要考慮到大孫的名聲影響。
在長相,孝陵事件,寧妃證明三個事上,現在朱英的身份,可以說是毫無疑問了。
而在台下,朱允炆低著頭的臉上,滿是幽怨。
他沒想到,原來自家大哥的出現,竟然是四叔朱棣弄來京師的。
‘四叔這是腦子裡進了水嘛,把大哥從北平帶到京師來,他不是想要皇位嘛,他不是在早朝上,對於皇爺爺定下我為太孫極為不滿嘛。’
‘原來四叔對我,竟然是如此的憎恨,寧願讓當時來曆不明的大哥上位,也要把我給擠走,難不成他就能有很大的好處?’
‘看咱大哥這個樣子,可不是什麼好惹的,怕是四叔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了。’
朱允炆在心中揣測著,同時對朱棣也更加的不滿起來。
若是沒有四叔朱棣的這一手操作,今日可就是他朱允炆冊封太孫位的大好日子。
經曆過大哥入宮的這兩月,尤其是被操練了一番。
很明顯朱允炆已經不敢去妒忌或者憎恨大哥了,但是心中的不甘,沒有發泄的地方。
如今知曉了原來是四叔朱棣導致的這一切,所有的不滿,全部都傾瀉到了四叔朱棣的身上,即便這個時候,朱棣還遠在東南沿海。
也絲毫不能影響到朱允炆對其的恨意。
此刻,遠在千裡之外的朱棣,正站在海邊,看著遠方大日,從海邊升起。
在他的身後,是一直在他身邊伺候的官宦,後世七下西洋的鄭和,如今的馬和,馬三寶。
“三寶,你可知道今日是個什麼日子嗎。”
看著海上逐漸升起的紅日,朱棣突然開口,朝鄭和問道。
鄭和顯然有些猶豫,不斷短暫遲疑後,還是說道:“今日九月十二,若奴婢沒有記錯的話,當是皇孫允炆殿下,冊封太孫之日。”
這般大事,作為宦官的鄭和,自然不可能忘記。
朱棣微微點頭,感歎道:“是啊,若是一切沒有變化,若是朱英不入京師,今日便就是本王那侄兒,冊封太孫的大喜日子。”
“不過想來,今日對於允炆侄兒來說,怕是不太好過吧。此刻正是早朝的時候,父皇定然會在這一天,正式的向文武百官,介紹大侄子的存在。”
“而本王的允炆侄兒,就隻能站在金鑾殿下,看著自己的大哥,站在曾經站過的位置上,估計,感覺不是很好吧,哈哈哈!”
說著說著,朱棣就大笑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