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對於朱棣沒有啥好感,朱棣何曾對於朱允炆有什麼好感呢。
想到此刻朱允炆吃癟,朱棣也算是唯一可以感到開心的事情了。
對於朱英和朱允炆,其實從內心裡來說,朱棣還真就傾向於朱英當儲君。
從法理上來說,朱英是大哥的嫡子,他這個做叔叔的,也沒啥好抱怨的。
來到東南沿海剿滅倭寇的這兩個月,朱棣的想法,也沒那般糾結了。
或許這跟姚廣孝沒在他身邊,有些關聯。
畢竟當皇帝這個事情,少不了姚廣孝多年以來的攛掇。
本身朱棣就崇拜父皇,也想像父皇一般,成績一番偉業,所以當皇帝本就是他心中的美夢,再加上姚廣孝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這才對皇位很是眼熱上心。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也是因為大哥朱標病逝才猛然上升的,讓他看到了機會和可能。
而朱英的出現,完全是一個意外。
“三寶,你說若是本王早知道會有今日這般情況,在當初第一次見到朱英大侄子的時候,該要如何。”
回味許久,朱棣再次問道。
麵對這個問題,鄭和頓時渾身都有些顫抖,涉及到皇家之事,讓他不知如何開口。
鄭和當年入宮的時候,帶領他們的宦官,就教導這些小宦官們,身為宦官,對於皇家的事情,一定要做到不聞,不問。
若是做不到,這輩子也差不多到頭了。
對於這句至理名言,鄭和哪怕是到了北平朱棣麾下,也從來不敢忘卻。
麵對這個問題,沉默片刻後,鄭和回道:“奴婢不知。”
“誒...”
朱棣輕聲歎息,隨後自言自語道:“你不知道,本王也不知道,若是回道當初,似乎本王也沒得選擇。”
朱棣的語氣中,頗有些無奈。
對於大哥深厚的感情,假若是當初真的查出朱英是皇明長孫,朱棣難道就下得去手,將朱英暗中斬殺?
朱棣其實仔細想過這個問題,最後的答案是,不可能。
哪怕是重來一次,他依舊還是隻能把朱英帶到京師來,交給父皇。
這一切的選擇,最後歸根究底,還是落在了大哥朱標身上。
他雖對北平的官吏殘暴不仁,但對於大哥的長子,真就是下不去手的。
當然,這也是現在的朱棣覺得,即便下手了,皇位也落不到自己頭上有很大的關係。
若是他知曉,朱允炆當了皇帝後,最後會被自己奪了皇帝位,那現在的想法和結果,就不得而知了。
“比起允炆侄兒,本王不得不承認,大侄子的本事,還是要強上太多。”
“比起大侄子,允炆就像是個沒長大孩子般。龍生九子,個個不同,都是大哥的孩子,這區彆也真是大。”
說到這裡,聯想到自身,朱棣不由發現自己的兒子們,也是如此。
麵對朱高熾和朱高煦,朱棣又是一聲歎息。
他很清楚,自己想要讓朱高煦繼承世子位的可能,幾乎已經沒有了。
本來父皇對於朱高熾就比較喜歡,現在老大朱高熾和朱英的關係又特彆好,那結果就無須多想了。
“回去吧。”朱棣輕聲說道。
遠方的紅日,此刻已經躍然於海麵之上,極為耀陽。
在朱棣的眼中,此刻的朱英,便就是像是這初的紅日一般,不需要多久的時間,便會如日中天。
朝堂上,朱英安靜的坐在龍椅上。
其實朝堂的百官們,對於朱英的身份,也不可能僅僅靠著朱元璋的幾段話,就直接認可。
隻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並沒有哪個文官會不合時宜的出來作死。
即使都察院禦史和六科給事中的言官們,這些連朱元璋都指責過,現如今還好生生活躍在朝堂上的人物,現在也是緊閉嘴唇,沒有絲毫開口的意思。
言官製度算是朱元璋唯一留下對皇帝的掣肘,畢竟宰相沒了,他也擔心後世子孫太窩囊,所以在言官製度設立之處,就賦予了很高的政治地位。
哪怕是彈劾自己,為了保持言官們的超然地位,朱元璋也是忍了下來。
言官們當然不是傻子,除非有充足的證據證明朱英的假冒的,不然乾涉皇位傳承,那就是真嫌自己活得太長了。
呂氏在最初的時候,其實就是想通過言官們來完成自己的目的。
不過在朱英迅速掌控禁衛軍,獲得大軍兵卒的崇敬後,就打消掉了這個心思。
呂氏是元末出生的,對於元朝末年的戰亂,也有很大程度的了解。
所以呂氏很清楚,獲得軍隊擁護的朱英,根本不是言官們可以對抗的。
涉及到朱英,陛下絕不會退步,在這個事情上,很有可能便就是朝堂中兩百位左右的言官們,全部都要被換掉一茬。
此刻的朝堂上,笑得最開心的,莫過於以藍玉為首的淮西勳貴集團。
長孫殿下的正式上台,代表著整個淮西勳貴集團們,將和太子在世一般,有了新的主心骨。
而藍玉本身,和朱英間還有很深的血脈關係,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
現在長孫殿下對於武人的看重,也讓藍玉等人非常的擁護。
不過文臣們也是很聰慧的。
這個時候,其實對於誰當皇帝這回事情,絕多大數的文臣,並不是很在乎,換誰當不是當呢。
心思活躍的朝臣,已經開始在心中琢磨,這位長孫殿下的性格如何,往後又是有怎樣的政治傾向。
隨著朱元璋定下十月初一,冊封皇明長孫,虞王為太孫後,也就正式開啟了今天的朝會。
朱英也得以見到,這個於全大明最為高規格的會議了。
不過從會議的開始,一直到結束的一個多時辰裡,朱英卻是越發感覺到失望,還有無聊。
這種感覺,就跟他第一次接觸到奏章的時候感覺差不多。
除了最初濃厚的儀式感讓人生畏,掀開這神秘的麵紗後,就讓朱英很無語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