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吏部格局巨變
對於“王世貞為正推”這個廷推結果,清流勢力顯然極度不滿。
但經過程序推出來的結果就是這樣,想否認這個結果,那就要徹底掀桌子。
但是掀桌子一是需要勇氣,豁出去同歸於儘的勇氣。
和一個正五品同歸於儘,這值得嗎?
二是需要實力,沒有實力就瞎幾把掀桌子那叫魯莽,還不夠丟人的。
工部尚書宋纁性格不是特彆強硬,心裡正在不停的糾結。
但戶部左侍郎孫鑨卻忍不住了,一氣之下站了出來,對林泰來質疑說:
“王世貞與閣臣王錫爵俱為太倉人,與首輔俱為蘇州人,這合適嗎?”
彆人詫異的看向孫鑨,孫少司徒你真想掀桌子?
大明官場上的鄉黨問題確實存在,並且在私下裡是被承認的。
但在大多數公開場合,卻又不好明說,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鄉黨的一份子,捅破窗戶紙就是捅自己。
按道理說,孫鑨作為一個六十多的老同誌,不應該這麼不成熟。
但今天可能是實在被氣著了,情緒有點失控,氣急敗壞、無計可施之下才會這樣喪失理智。
也可能是在兩三月前,孫少司徒被聽信減薪傳言的武官群毆,丟了次大臉,心裡一直憋著火氣,需要發泄。
想不到啊想不到,孫鑨和趙用賢兩三個月前被疾速雙殺的事情,後續影響一直持續到現在。
眾人心思各異,但林泰來卻不屑一顧的冷笑了幾聲。
然後大聲的斥道:“你孫鑨這個戶部左侍郎,是文選司郎中陳有年提名的吧?
陳有年和你同為餘姚縣人,如果強論鄉黨,你首先就該辭掉戶部左侍郎,以避嫌疑!
刑部右侍郎邵陛也是你們餘姚人,要不要一起廢了?
還有,陸光祖和你們都是浙中人士,聽說你孫鑨、陳有年和陸光祖號稱浙中三賢!
這次陳有年提名陸光祖,是不是也要作廢?你支持陸光祖,是不是也算無效?
伱先把你自己的事情明明白白解釋清楚,再來議論彆人是不是鄉黨!”
孫鑨:“.”
沒有一個人幫孫少司徒說話,這不是大家冷漠,而是因為孫少司徒表現太傻逼了,傻逼的完全不可思議,近乎智熄。
林泰來還在罵罵咧咧,“指摘彆人之前,先看看自己屁股是否乾淨!
當初不就是靠著爹中了進士麼,一大把年紀了,啥也不是!”
孫鑨臉色憋得通紅,可是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這就是沒有足夠實力就瞎幾把掀桌子的下場,和送臉上門沒什麼區彆。
就算是存了自爆的心思,也挨不到對家的衣角。
可能林泰來罵的太難聽,還是有人不忿的插話說:
“年輕人要學會敬老!不要抓著一點過失就動輒辱罵!”
林泰來想也不想的指桑罵槐:“難道沒聽說,王世貞之長子王士騏近日給王錫爵之長子王衡寫了絕交書?
兩家關係交惡如此了,還有人在大談特談二王鄉黨,是來演滑稽戲的嗎?
如此又瞎又聾耳目閉塞,趁早辭官養老去!彆在朝廷丟人現眼!”
當初林泰來叮囑過王士騏,把王錫爵父子黑了王士騏一個庶吉士的事情宣揚出去。
就是要在這種時候,能派上用場堵住彆人的嘴。
孫鑨氣昏頭之後的愚蠢表現,把清流勢力最後一點掀桌子的勇氣消磨沒了。
林泰來懶得管彆人怎麼想的,大手一揮宣布:“如果沒有其他意見,那就散會!”
在部議、廷推兩道程序後,第三步就是聖裁了。
廷推結束後,吏部將結果上奏,以王世貞為正推,陸光祖和吳時來陪推。
在大明朝廷成熟期的運行機製中,廷推不僅是大臣之間的博弈,更是大臣和皇帝的博弈。
隻要不出現愛憎極端分明的情況,或者皇帝天性控製欲極強,在大多數時候,皇帝內心不介意廷推結果。
在深宮皇帝眼裡,大臣甲和大臣乙又能有什麼本質區彆?
所以想要通過廷推實現人事部署,最重要的並不是選出最出色、最合適的人,而是選出一個不會讓皇帝膈應,挑不出什麼大毛病的人。
原本曆史上萬曆朝最經典的廷推發生在明年,也就是萬曆十九年。
當時的首輔申時行、次輔許國因為密疏外泄,雙雙被迫辭職。
臨走前,申時行推薦趙誌皋、張位替補入閣。
然後當時的吏部尚書陸光祖跳了出來,狂噴說:“閣臣應當經由大臣廷推,哪有內廷空降的道理?”
這話有一定道理,閣老推薦閣老,確實有點壞規矩。
於是萬曆皇帝就下旨,讓外朝大臣廷推閣臣。
吏部尚書陸光祖主持了這次廷推,而後廷推結果就是陸光祖本人.
這騷結果一下子就把萬曆皇帝徹底氣炸了,直接讓吏部尚書陸光祖滾蛋!
最後還是申時行推薦的趙誌皋、張位成功入閣。
所以說廷推技術含量很高,不是說提名幾個人表決一下就算完事的,蘊含著深厚的心理學和博弈學。
吏部尚書人選隻能由皇帝親裁,所以關於廷推結果的奏疏直接擺在了萬曆皇帝麵前。
“朕聽聞王世貞乃是曆經三朝的文壇巨擘,主盟文壇三十年,他近年都在做什麼?”萬曆皇帝對左右司禮監太監問道。
司禮監掌印張誠答道:“也沒聽說做過什麼。”
前些年一直在南京當守備太監的田義稍有所知,也答道:
“每一兩年,王世貞便在江左開文壇大會,每每為文學事務與林泰來吵得不可開交,被林泰來氣得數次大病。”
最近耳根比較清靜,心情還算不錯的萬曆皇帝“哈哈”笑了幾聲,指著廷推奏疏說:“聽起來比陸光祖省心,準了!”
禦批一出,官場俱麻。
王世貞雖然是文壇巨佬,但在官場就是一個老混子。
從任何常識上來講,王老盟主跟吏部尚書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關係!
但偏生就通過三道正規的不能再正規的程序,敬愛的王老盟主就成了吏部天官。
不能不說顛覆了認知,違反了常識.
更神奇的是,操盤手林泰來這次規矩的很,完全沒有使用那些層出不窮的盤外招。
沒有一力降十會,沒有以武破法,沒有散布遙遙領先的真相,也沒有召喚皇帝助拳,更沒有祭出《金瓶梅》這個大殺器。
林泰來就是在組織框架內,通過組織程序把事情辦了。
不知道這是不是偶然?算不算成熟的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