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泰來便答話說:“有怨氣儘管說,沒關係!我和他們蒲州三大世家關係也很惡劣!
幾年前我也是個武官時,在揚州鬨兵變,還囚禁過當時巡撫楊俊民!
所以我跟你也算是同仇敵愾了!”
蒲州三大世家就是張、楊、王,隆慶到萬曆初年鼎盛一時。
代表人物是原首輔張四維、原兵部尚書楊博、原總督王崇古。
三家互相聯姻,楊博和王崇古就是兒女親家,被林泰來抓過的楊俊民就是楊博的兒子。
更不要說,當初內心深處最期盼老首輔張四維回不來的,可能就是申首輔
所以林泰來對董一奎說“同仇敵愾”,倒也不是胡編亂造。
關係這不就拉近了嗎?以最高性價比籠絡總兵加一!
董一奎從軍將近四十年,不知見過多少文官,總感覺林泰來與其他的文官不太一樣。
雖然這位傳說中的九元真仙確實很盛氣淩人,但對官軍粗人沒有半點歧視鄙夷的情緒,打仗也是親臨戰陣。
再想似乎也正常,有哪個文官是以武力出名,一言不合就喜歡兵變和武鬥?
看著略顯拘謹的董總兵,林泰來又問道:“現在你算是主將,你來說吧!要不要開始攻城?”
董一奎連忙說:“不是我不敢親冒矢石,但確實時機未到!一來兵力仍然不足,圍城都難,更不要說攻城。
二來我二十年不在這邊,兵將生疏,我一時間難以指揮,所以還需要時間熟悉。”
林泰來點了點頭,給足情緒價值的讚許道:“看來你很冷靜,那就繼續守望吧!”
董一奎鬆了口氣,他最怕林監軍年輕氣盛,急於立功,腦子發熱就督促官軍全麵進攻。
聽說這位監軍在西北軍界的最大名聲,除了大捷如喝水就是“任性胡來”,鄭總督親口說的。
驕兵悍將這個本該用在官軍身上的詞,若用在林監軍這文官身上,居然一點都不違和。
很多武將夢寐以求想乾的壞事,林監軍全都乾過,而且關鍵是乾了後還沒被治罪。
但今天在董一奎眼裡,這位年輕監軍不是挺穩重的麼?看來傳言也未必全信啊。
四月中旬,第六個總兵,也就是原大同和寧夏總兵、去年被彈劾免職、最近被重新起用為副總兵的麻貴,從大同鎮趕了過來。
林泰來心裡嘀咕,這些總兵的出場順序,難道是按照江湖地位來的嗎?
份量輕的在前麵出場,越重要的角色越在後麵?
麻貴也算是萬曆朝名將,同樣出身將門世家,麻家和遼東李家並稱為“東李西麻”。
就說麻貴本人,二十來年前就是大同鎮總兵官,乾了十來年後,調為寧夏鎮總兵官,又乾了十來年,去年才被免職,這資曆要多硬有多硬。
雖然麻貴資曆硬、品級高,但進場後,還是要來拜見林監軍。
沒法子,林監軍是現場唯一代表朝廷節製武將的文官。
理論上本該節製一線諸武將的葉總督,人又不在現場,擔當更重要的保護後方和籌集糧餉工作。
“老麻啊,你運氣當真不錯。”林泰來請麻貴副總兵落座後,開口寒暄說。
年過半百的麻貴疑惑不已,林監軍這句話表麵上很容易理解,但深層裡到底是什麼意思?
有的文官喜歡當謎語人,說話喜歡雲山霧繞,難道林監軍也是如此?
“運氣不錯”有很多解釋,比如說自己去年剛被罷官,今年就發生哱拜之亂,導致自己又被朝廷重新起用,所以說自己運氣不錯?
這話可不好回答,一句說錯了,顯得自己為哱拜之亂而高興,那就完犢子了。
正當麻貴反複尋思,這到底是不是語言陷阱時,林監軍又道:
“彆胡思亂想了!我的意思是,如果伱去年不被彈劾,那麼你還是寧夏鎮總兵官。
如果你還是寧夏鎮總兵官,那麼今年哱拜突然發動叛亂時,就是你被殺或者自殺了!
所以我說你運氣不錯,當了十來年寧夏總兵,偏偏去年被罷官,恰好避開了今年的殺身之禍。
不然的話,就是我在城外設壇祭奠你這個忠烈了,還要幫你想個諡號!等破了城,找到你的屍骨,墓誌銘大概還得是我寫。”
麻貴:“.”
林監軍這是在跟自己說笑嗎?就是這個笑話有點冷。
又與小年輕監軍聊了半天,吃了頓飯,稍微喝了幾杯酒,感覺有點熟了,麻貴便請求說:“如今兵馬齊聚,糧草充足,可以考慮攻城了。”
林監軍答道:“還有援軍未至,再等等吧。”
麻貴繼續請求說:“如今圍城官軍兵力將近四萬,可以試試了!”
林監軍盯著麻貴看了一會兒,忽然說:“現在各路總兵官裡麵,隻有李如鬆還未到。
你是想搶在李如鬆到達之前,攻下寧夏城?”
麻貴登時一個戰術性後仰,否認說:“我不是,我沒有,彆瞎說!”
真是的,自己這番心思,表現的有那麼明顯嗎?竟然被一個小年輕給輕易看出來了。
()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