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中國人常常說“不能以貌取人”,但在古代科舉考試中,以貌取人,並不鮮見。
顯然,會試副主考金幼孜除了附合楊士奇的意見,還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說高希“相貌俊朗、身形偉岸”。
明清兩代,不僅重視才學,也同樣重視進士們的顏值,更彆說皇帝欽點的狀元了。
就在建文二年1400年),建文帝就因為江西考生王艮長得不怎麼樣,改點帥哥胡靖為狀元。
《明史紀事本末》中講這件事,好不直截了當:“貌寢,易以胡靖。”
太子力挺高希,楊士奇和金幼孜兩個正副主考官、內閣重臣也推薦高希為狀元。
另一邊則是漢王、禮部尚書呂震竭力推薦馬樂。
各有各的理由。
永樂皇帝對高希的才學多有了解,又知道他文武雙全,內心世界中又有一份隱約的“父子情”在,他的內心早就偏向了高希這一邊。
而且點狀元這樣的事,皇帝也完全可以不聽臣子們的意見,亁綱獨斷即可。
但做皇帝、做領導,不是這麼做的,特彆是像考官、內閣大臣的意見,也需要認真考慮。
現在就等永樂皇帝表態了,眾臣子都眼巴巴地看著他。
“太祖在時,原定會試三場之後,還有騎、射、書、律四項考察,後荒廢多時。三日後,小校場演武,讓中式的文舉、武舉生都來,朕要看看他們的騎射如何。”
看來,永樂皇帝還是偏向高希。
他明明知道高希武藝高強,馬樂肯定比不了。
到時候一比騎射,那還用說什麼呢?狀元,便一定是高希的了。
“楊閣老,鴻臚寺教瓦剌使者的禮儀如何了?”
楊士奇還沒來得及回答,永樂皇帝就下了命令:“演武那天,讓神機營、金吾衛操演一番,讓瓦剌人一並觀禮吧!”
殿試結束後,一百零七名考生焦急地坐等禮部放出皇榜,結果等來的卻是三日後參加騎、射考察的消息。
這可把這幫書生給愁壞了!
大明也沒有體育課啊,十年寒窗,隻知道讀書、做文章了,怎麼到了當今聖下這裡,還要試騎、射了?
怎麼辦?不怎麼辦!
這時候臨時抱佛腳也來不及啊,硬著頭皮去吧,反正大家都一樣。
此時大明尚未遷都,大校場基本上都在城外,內城隻有小校場。
這次永樂皇帝指定的演武場,位於紫禁城的西北方向,位於內城太平門內,小九華山以南,是城防部隊西十八衛的日常操演之地。goΠboγg
永樂皇帝、太子、漢王,楊士奇等內閣和各部重臣、主要官員都來了。
紀綱也來了,不過沒他的位置,他隻是站在觀禮台的一個角落裡,前後調度安排校場演武期間的安全警戒。
瓦剌使臣唐古特帶了三四十個使團成員前來觀禮。
鴻臚寺原本並不同意唐古特提交上來的觀禮名單,但永樂皇帝朱批“照準”。
永樂皇帝雖說是一代雄主,但也是凡人,好大喜功。
古代也沒有報紙、電視、廣播、互聯網,就算有軍演,敵國也不知道。
像這種有外賓觀禮的“校場演武”,正是難得的對外展示軍事實力的良機,永樂皇帝還巴不得多來幾個瓦剌人呢!
唐古特身邊坐著的,正是商團首領木斯臣,也就是瓦剌大汗馬哈木。
此刻,他正用輕蔑的眼神看著場中正在操演的金吾衛。
在陽光的照射下,個個盤靚條順的金吾衛軍士,在指揮官響亮的口令下,展現著剛勁有力的衝、刺、勾、砍、掃、戳等各種對敵作戰的動作。
隨著小夥子們的跑動,校場中步聲隆隆,塵土飛揚。
一時操演完畢,鳴金收兵。
“哼,”馬哈木看在眼裡,心中覺得十分可笑,忍不住從鼻孔裡冷哼了一聲。
一會兒,校場遠處又樹起一排標靶。
一隊手持火銃的神機營兵士跑了進來,“轟轟轟”幾下,便將對麵的標靶打翻了。
這時觀禮的人瓦剌人發出一些輕輕的驚歎聲,但馬哈木並不在意。
大明的火銃雖然厲害,但左右不了戰場上的形勢,真到了打仗的時候,還是我們瓦剌的騎兵所向披靡。
等這些大明士兵再次填充火藥的時候,瓦剌勇士的弓箭早就射穿了他們的胸膛。
“下麵由本科武舉生前三甲演武。”禮官高聲唱道。
於是,武探花展示一套馬上流星錘,武榜眼練了一套少林棍法。
武狀元是楊霸天,自然是演示了一套看家的鴛鴦刀,舞得虎虎生風,引得場內掌聲不斷。
接下來,便是對一百零七名“準進士”的騎、射兩項的考察了。
以是“騎”,以十人為一組,先是上馬後跑動起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