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鄉間訓練,隻有十幾裡路程,哪怕是三戶一丁進行訓練,也不影響農業生產。
當生產力進一步發展,隨著鐵路擴展國土全境,戶籍管理進入基層,能把一半的男性動員上戰場——一二次大戰即是如此。工業化越高的社會,動員力也就越高。
墾拓會也不願意和大明鬨翻,因為北方京師中的朝廷並不是直接“海外殖民戰略”的主要阻力。
其最大阻力,是江浙現在的地主儒教集團,這個官本位壟斷資源的集團,無論是“商業經濟”“小農經濟”都是對內榨取,而非對外開拓,是明王朝在接下來幾十年乃至王朝末期都要頭疼的勢力。
所以出乎明庭使節意料之外的事情發生了,那就是墾拓隊拿出了一張地圖。當著大明欽差的麵,在大員島上劃分出了州縣府。
當然不是墾拓團自己開府建製,而是奏請朝廷在這裡開府建製,委派官員。至於稅製好說,可以三十比一。
…墾拓團穿越者:我們雖然私自練兵,私造鎧甲,但是我們是義民…
在另一邊,衛鏗在和這位龍虎山道長進行對話。
衛鏗看著龍虎山來的道長:“這位道友,貴派先師,沒有給你們降下法旨嗎?”
這位道長神色一愣,以為衛鏗是裝神弄鬼,直到衛鏗拿出來了一個東西:一份道典,這是龍虎山張魯先師的東西。
注:這個諸天區域,衛鏗是直接能從時間上遊倒來物品的。
衛老爺眼下瞅準的,也就是發展了一千年的丹術。衛鏗現在在更上遊調查,發現喪屍在更早的東漢年間也出現了。那場大疫,當時道家使用鉛汞之術煉製“金丹靈藥”,投入井中除去水源的病邪,讓一個個村落中的民眾七成得活!
這些“一物降一物”對應,是生化劇情上遊穩定閥,一旦殖民時代這些知識體係失傳了,生化危機就會無限製惡化了。
現在衛鏗預備將丹術找回。
對龍虎山道士們來說,衛鏗回溯上遊時間可謂是真仙術了。
這位龍虎山的道長在看清字跡和本門後山石刻道書筆記雷同,將信將疑這是本門先師的真跡,恭敬詢問:“仙師修煉歲月?”
衛鏗:“我那一界的情況,時空與你理解不同,漢時對你來說是千年,對我來說隻是數天前。”
…宗教不能和世俗政俯直接對抗…
東漢末年,五鬥米道最初屬於“邪路數”,創始人張道陵建立了以二十四治為基礎的布道機構,並設立祭酒等職位進行管理,把五鬥米道建立成為了一個組織嚴密,分工明確的教派。
張道陵死後,他的兒子張衡繼承了天師之位,被稱為嗣天師,但是關於他的記載很少,反而是同一時期另一個巴蜀人張修對於五鬥米道的完善和發展作出了很大貢獻,被人和張角並列。後來太平道被消滅,張衡的兒子張魯卻利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局麵,依托五鬥米道的組織體係,這股勢力在巴郡、漢中一帶活躍了十數年,把五鬥米道發展成為漢中和巴郡地區一股較大的勢力,並用這股力量反抗東漢。
真正把這個邪教組織改邪歸正的是張魯,改善了教義,發展生產。並且歸附了曹操,將幾十萬漢中人口牽走,留給劉備一個大坑。
張魯的案例證明了,一個對外輻射思想的勢力和掌握法統的統治集團,合則兩利。
縱觀地球曆史,超級宗教是很難滅絕的,但是唯獨就有一個超級宗教,因為總愛和世俗權力較勁。直接消失了,那就是拜火教。
拜火教傳到東方的這一支,就是明教,白蓮教。從方臘造反開始薪火相傳,乃至送走了宋元明清的統治。當然最後這支宗教自己也被送走了。
衛鏗領導的這時空軍團,在大明這條時間線上締造的“新墨家”,到眼下被傳為了“仙家”也成為了一種“教”。
現在太平洋公司墾拓會采用的是職位輪替製度,不會產生王權,所以不會和明帝爭奪天命。但是會積極參與到所有有關自己利益的話題上,並且做好了和任何阻礙勢力直接碰撞的準備。
對“新墨家”來說,這個阻礙勢力可以是大明王朝。換一個傾向於墨家的“天命”。
太平洋公司做好了再一次“摩擦”,逼迫大明王朝承認部分條約的準備。
衛鏗:江南這個所謂的資本主義萌芽,肯定是不適合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有儒教這個思想上天花板蓋著,長出來的萌芽都是豆芽。
六日後,水泥碼頭上,石頭塑像建立,由大明的使者著書的碑文,剪彩成功,在場人紛紛鼓掌。…
明廷的使者拿起了地圖,雖然沒有一口保證,卻也準備在朝堂上推動促成,東南新土的歸附。
對於此次出使,他們原來想的是穩定東南,現在沒想到:能為朝廷東南收攏新土,縱觀曆史,也隻有戰國時期趙國遭遇“上黨”民眾獻土的大便宜可以比較了。
如果能做成,這可是名傳千古的好處,東南這個大員島,顯然是極為富庶的,產糧量與東南上府不相上下。
大明統治集團已經眼高手低,明廷的科舉進士是在京城直接候補,長久呆在天子腳下熬資曆,等待入閣,而不是外放獲取執政經驗。
這是大明江南文人集團主政的痼疾。自建文朝就如此,居中樞,自負才華絕倫,對下方傲慢。
殊不知:自己的視角局限在江南繁華,對九州各地複雜情況缺乏想象。
明朝江南文人充斥朝堂,是使得,明廷是曆朝曆代南北大一統朝代中對邊疆控製最弱的那一等。
這些書生幾十年後在治國上會做這樣蠢事:在遼東,原本已經封建化的李成梁給拆了,自鳴得意解決了邊患,卻沒想過明朝連河套都控製不了,自拆了大明在遼的“長城”,給異族崛起騰出了空間。
墾拓會現在敢讓大明過來建府,是因為確定,朝廷派來的現有體製是沒法治理的。
這的董事會成員李長康表示:明廷在江南都皇權不下縣,地方權力連宗族都搶不過。我們組建谘議局,吸納秀才等有功名的讀書人幫助我們光明正大從各州府吸納小冰河時期流民,出海墾拓。
三個月後,上使離開了大員島,而墾拓會的一些能演善辯者則是跟著明使團隊,帶著黃金珍珠,分彆去南都,北都打通關係。
對“俯首稱臣”的墾拓會來說,要給足大明當權者裡子和麵子,不能讓明廷下令海禁。
海禁就是官府直接讓漁民禁止和海外力量接觸。
現在墾拓會對廣,浙地帶的漁村招募,在沿海島嶼上悄悄設置基地,然後招募人出海。
有了官方墾拓身份,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在陸地上招募漁民墾拓。
漁民聚集可以合法化,至於官方那兒,則是能通過“官商勾結”的方式搞定。
眼下時空團隊,籌備專門立項對沿海縣衙的人輸送利益。搞一個“出海捐”。
墾拓會以每個人出海一次十個銅板來給當地官府上稅。讓官府配合移民。
並且加強和明陸上商業往來。比如說浙地的“礦”業上,為其輸送“采礦”的抽風機,粉碎礦機,增加礦業產量,且派遣船舶過去采買這些礦物。
要知道,這些“礦”不少是牽涉到了皇家,以及朝中權臣。
如此這般,從大明內汲取的人口,礦產,就獲得了一個“工業化升級”的原材料後方,以及市場,進而可以投資船舶。
在呂宋、海南等更遠的地方堆積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進行擴張。
到目前為止,墾拓會發展都是非常迅速,這不僅僅是時空門調過來的科技,更是策略上持續保持正確。這是子位麵中新人穿越中極少能做到的,很多其他時空蠕蟲穿越者在沒有“冷靜領導者”帶領下,往往是稍有底蘊就消耗在和土著勢力對抗中。
銘記自己來是做什麼的,極為重要。
大員島上,衛鏗看著墾拓會延伸到南洋的幾條線條,標注南洋諸島上的幾個點,那些都是未來幾百年後,各條時間線上,不同劇情中,生化危機起源的地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