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稅務部尚書蘇林華的一番話,朱由棷也才明白現如今大明商稅現狀。
大明商稅,的確太過於繁複紛雜。
五花八門的稅收名目,恐怕往來商人們都知曉不清楚。
若是征收人員,隨意編排個名目,向往來客商征收商稅,你叫還是不叫?
正如蘇林華先前所說的那樣,商稅名目眾多,再加上征管體係不完善,非常容易滋生腐敗現象。
而更加可怕的是,官紳勾結,打壓普通小商販。
基層危機,非但收不上來稅,還會讓天下百姓對朝廷寒了心。
而商稅的問題,不僅僅在於這一點。
不僅名目眾多,而且征收非常困難。
雖然朱由棷不懂得稅收事情,但是身為衡王,一路當家走到現在,他也知道什麼事情都需要成本的。
就像商稅征收一樣,要想公平公正地征收全部稅收,恐怕就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而若想這麼多稅收征管人員,不至於出現腐敗現象,還需要大量的監督人員。
而且,商稅征收不僅僅是要在城鎮裡麵,還要深入到交通要道、關隘等地,恐怕要設立數以萬計的稅務征收機構,方能可以。
但是,如此以來,腐敗必然會發生!
而這個年代,絕大部分商稅征收對象,都是街頭商鋪。而這些商鋪中,絕大部分都是小買賣。
想要全麵征收,一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畢竟在後世之中,這一點都沒能全部做到。
想一想明朝的商稅,在後世中
大致相當於消費稅、營業稅。
而隻有一小部分,才相當於增值稅。
後世中,消費稅、增值稅,以票控稅,征收還算容易。
但是,營業稅就不一定了。
小縣城、小城鎮裡麵,那些小商鋪很少有人去征收。
因此,這也才有了營改增。
將稅收征管,放在了生產端,而不是消費端。
畢竟消費端,非常散,征收非常不易。
而在大明這個年代,商稅中大部分名目,都是在銷售端。而這一部分,自然也不了了之了。
唯一能夠征收的那部分,則是在運輸過程中。
譬如鈔關稅、九門稅、過閘稅、船引稅、橋稅等等。
也隻有控製了這些交通要道,才能夠征收到稅。
或許要想進行變革,也隻有在這條路上進行了。
想到這裡,朱由棷抬頭看著蘇林華,開口問道:“商稅體係太過繁瑣,還是要簡化一些。而且征收機構,要全部歸於你們稅務部這邊,其他部門嚴禁插手,杜絕多頭征管,杜絕腐敗!”
“遵旨!”
稅務部尚書蘇林華點點頭。
蘇林華端著茶杯,小口喝了一口,潤了潤嗓子,繼續說道:“陛下,至於商稅體係改革一事,我們稅務部這邊翻閱了曆朝曆代的商稅,發現宋朝商稅最為合適。而且根據史書記載,宋朝商稅甚至超過田賦,支撐南宋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