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是嗎?”
朱由棷有些詫異,沒想到挫宋竟然還有這麼一麵。
“是的,陛下!”
稅務部
尚書蘇林華繼續說道:“宋朝商稅分為住稅、過稅兩大類。其中住稅有塌房稅、門攤稅、牙契稅等。過稅則含有鈔關稅、九門稅等。”
“那和我大明,相差無幾啊!”
朱由棷微微點頭,問道:“宋朝商稅占比那麼多,難道是稅率很高嗎?”
“陛下,”
蘇林華解釋說道:“我大明立國之初,商稅沿用的是宋朝商稅,大致體係相差無幾。就連稅率,也沿用的是宋朝。宋朝過稅五十稅一,住稅則是三十稅一。我大明,也一樣。”
“稅率也一樣?”
這一下,朱由棷更加疑惑了,“那為何宋朝商稅有那麼多?”
“那是因為宋朝在各地設立專門的商稅務,負責征收商稅。”
蘇林華解釋說道:“最高峰之時,宋朝商稅務高達兩千兩百多個。而我大明,僅僅隻有八大鈔關……”
“唉,單單是征收機構都遠遠遜色於宋朝,自然征收不到多少商稅了。”
“其實說到底,我大明定下來的商稅稅率並不低,隻是征收機構太少了。若是能夠在全國也設立兩三千處商稅務,屆時一定能夠征收很多商稅,恐怕也不會遜色於宋朝吧!”
說著,蘇林華抽出了一份文件,開口繼續說道:“陛下,這段時間我們稅務部參照宋朝商稅務,擬定了一份商稅改革辦法。您請看一下。”
朱由棷也拿過文件,翻看著上麵的內容。
而蘇林華則解釋說道:“將現有的所有商稅
類目,進行整合,征收機構全部歸於稅務部麾下。另外,在各地設立稅務處,負責各地所有稅務征收一事,直接對朝廷負責。”
“各類稅務名目,進行裁汰整合,按照貨物名目,編訂相應的征收稅率,貨物價值高則稅率高,反之則稅率低。另外,也對一些必需品,比如糧食等,給予優惠政策。”
“同樣,住稅體係中,也進行整合。按照行當,編訂不同稅率。”
“所有商稅,編訂成一本冊子,引發全國。保證所有稅務處人員、商戶等,都熟知其中內容,以免各地征收人員從中漁利。”
“這是統一稅目、稅率。”
蘇林華繼續說道:“其二,廣設稅務處。要做到每一府縣、每一巡檢司、每一市鎮、每一關隘等都設立稅務處。對過境貨物,進行征稅。”
“因稅務處較多,因此稅率一事,酌情進行降低。每一個稅目,稅率定在二百稅一左右,也就是典當行所說的抽厘,具體視情況而定。”
“抽厘?”
聽到這兩個字,朱由棷一愣。
怎麼感覺,似乎是在哪裡聽到過這個名詞。
對了!
厘金製度!
清末時節為了鎮壓太平軍,清廷在各地設立厘金局,對往來貨物進行抽厘,所得厘金全部留在地方,供地方團練部隊練兵之用。正是因為厘金製度,使得湘軍、淮軍等有樂充足的錢糧,逐漸壯大起來,而後鎮壓了太平軍。
現如今,蘇林華所說的主
意,其實和厘金相差無幾。
思索片刻,朱由棷點點頭,說道:“你們對商稅的改革思路,非常不錯,可以采納!”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