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棷的話,其實也揭示了,一部分科技發展的本質,後世的很多科技,都是從軍隊開始運用,再從軍事用途,逐漸發展向民間的。
宋應星也提議道:“陛下,既然摩托車已經研究成功了,不如您給這輛車起個名字吧。”
宋應星的話,也讓朱由棷開始思考了起來,後世的很多摩托車,包括汽車的名字,都源自於英文的縮寫,比如奇瑞,便是英文吉祥的意思,而比亞迪也是英文的縮寫。
但如今,科技的前沿地帶是在大明,這個名字,自然要帶有大明的文化特點,甚至以後,世界的品牌名稱,也要向漢語看齊。
“就叫科星吧。”
朱由棷解釋道:“這輛機械車,是你科學院宋應星發明的,朕便以這個名字來命名,今後若是你們有了新的研究,也可以用你們的名字命名。”
朱由棷的話,無疑對這些科學院的工作人員,是一種極大的鼓勵,文人可以通過文章,來青史留名,而他們這些工匠,也終於有機會通過發明,來讓自己的名字流傳千古。
“謝陛下。”
宋應星也回應道:“臣一定會更加努力地研究,爭取發明出,一些更有利於大明的研究成果來。”
......
回到武英殿後,朱由棷也和韓東和商議起,科星機車在軍事上的運用。
“陛下,您是說,隻有有足夠的油,這種機車就可以不懼疲勞,一直行駛?”
韓東和感歎道:“如
果這種情況,真能實現,也可以減少戰馬的培育了,這可是省了一大筆經費啊。”
“確實是這樣。”
朱由棷也回應道:“對士兵的培養,可比戰馬的培養要簡單多了,不過科學院,目前的這種機車還達不到要求,減振和輪胎還有改進的空間。”
......
正在兩人討論之時,一位侍衛也趕到了武英殿外,出言道:“陛下,荷蘭使者已經到達京城了。”
“好,宣他到內閣來見我。”
朱由棷也離開了樞密院,來到了內閣等待這位荷蘭使者。
他對這位荷蘭使者,早已期待多時了,如今大明的內燃機戰艦,已經研製成功,接下來就是要做得就是大量生產,如果談判成功的話,大明所需的大量橡膠,或許也可以通過荷蘭人來獲取。
“尊敬的大明陛下,您好,我是亨利公爵,來自阿姆斯特丹。”
老亨利介紹道:“我的家族奧蘭治家族,占有整個尼德蘭本土,七成以上的商業,包括如今威廉二世的父親,也是通過我們家族的支持,才當上了親王,而我正是奧蘭治家族,當代的族長,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股權,我也占了四成以上。”
朱由棷,自然知道歐洲的爵位製度,公爵已經是最高的爵位了,而親王隻不過象征著皇室的身份,而如今的尼德蘭執政者,雖然有著親王的身份,不過也隻是個伯爵,比起這位老亨利的爵位還要低上兩級。
“
不錯,這聖安東尼奧,還算有些本事,倒請來你這樣一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