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橫剛回來時,孟仙舟就這麼盯著龔鼎孳,隻是一天一夜,就讓龔鼎孳受不了了,答應絕不在公主麵前太過放肆,孟仙舟才離開龔鼎孳身邊!
龔鼎孳實在不想再來這麼一回,因此他很是識時務地閉嘴了,當做剛剛什麼情況都沒有發生!
不過這並不代表龔鼎孳會放棄,他總覺得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隻要堅持,總有機會實現自己所求的!
顧橫見龔鼎孳不再說,倒也不多提了,隻是陷入沉思。
抵抗建虜朝廷剃發令的“江陰事變”的熊熊之火,就這樣被許用點燃了。同時,許用也一下子成為了年輕秀才們的領頭羊了。
而且據龔鼎孳剛剛的介紹,離開江陰文廟回到縣衙門的方亨,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威,就立即指示吏書將剃發令簡潔為“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寫成布告,張貼出去,告示民眾。
可不曾想吏書拒絕寫布告,並將蘸滿墨汁的毛筆憤怒地投擲到地上。
方亨見後生氣至極,下令對擲筆的吏書當眾施以鞭刑,但隨即又收回了這道命令,因為聚在縣衙門口的人越來越多,並且開始不滿地議論起剃發令了。
想到這裡,顧橫突然又有疑問了,她問向龔鼎孳,道:“芝麓,你覺得目前江陰已出現反對或削弱方亨權力的勢力有哪些?”
龔鼎孳想了想,又看向眼前的君山校場,開口答道:“應該已經出現反對或削弱方亨權力的三股勢力。”
“哦!說說看。”顧橫用眼神示意龔鼎孳繼續。
但在龔鼎孳的眼中,顧橫隨意的眼波流轉之間,自是有萬般風情,龔鼎孳不禁心神再次蕩漾了起來!
不過想到顧橫目前沒有兒女情長的心思,龔鼎孳勉強壓住自己內心欲望,佯裝鎮定地道:“一是縣衙門裡不執行方亨指示的吏書們,他們代表著下層官僚;”
“二是在江陰文廟明倫堂結集起來的秀才們;”
“三是之前江陰北門外的以9個耆老為代表的鄉野民眾的勢力,他們是代表反對剃發令最普遍最強大的力量,因為在他們身後站著的是千千萬萬的民眾。”
“同時因為反對剃發的共同利益,也緩和了平民百姓與衙吏、士紳之間的矛盾。”
聽了龔鼎孳的分析,顧橫微微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同時顧橫自己內心也有了較量:吏書本應服務於新政權,平民百姓也沒有理由擔心皇帝的更易,因為誰當皇帝,對百姓而言都一樣。
但是,現在清政府的剃發令這一違背漢族人沿襲千餘年習俗的行為,把老百姓都激怒了。
這就為江陰掀起大規模的抗清鬥爭奠定了群眾基礎,並使得士紳們更加堅定地捍衛儒家的民族觀了,進而顯示出漢人的“高貴”來。
江陰目前的這些勢力,若自己處理得當,或許也都能為自己所用,讓這些勢力都能團結在一起,和自己一起抵抗建虜入侵!
不過,還需要把這些勢力這麼做的背後原因弄清楚,方能更好的讓他們為自己所用,和自己一道來重振大明!
因此,顧橫再次問道:“以許用為首的數十個年輕秀才,為什麼誓死不肯剃發,並且倡議守城,以武力拒絕建虜朝廷的“剃發令”?”
“因為在他們言行激烈的背後,潛藏著幾個他們不得不這麼做的原因。”龔鼎孳立馬答道。
“芝麓,同為讀書人,你覺得他們不得已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之一,這些讀書人深受“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的儒家觀念影響,他們很難麵對和認識新的時局變化。”
“所以,他們會拚死捍衛他們頭腦中的根深蒂固的哪怕是過時的甚或是錯誤的思想觀念,不惜性命抵製建虜朝廷的“剃發令”。”
聽了龔鼎孳這番話,顧橫有些震驚,他作為這個時代的讀書人,竟然沒有被固化的儒家思想觀念影響!
反而能分析出這些年輕秀才們這樣做的原因。這些讀書人都是通過學校、書院和私塾等,由儒家的“四書五經”培養出來的,尤其是通過嚴格的科舉考試考出來的。
所以,“四書五經”已被他們教條化,已變成了僵化的桎梏,嚴重束縛住了他們的思想,使他們不能麵對和認識新的時局的變化。
而建虜朝廷的“剃發令”,在他們看來,與他們固化的儒家思想觀念是格格不入,是根本相悖的,所以他們這樣做,確實也在情理之中。
隻是,龔鼎孳能看破這一點,顧橫真的很意外,她忍不住問道:“你為何能看到這一點,並且不被儒家的一些觀點影響?”
“因為我是世間少有的識時務的俊傑啊!況且,我才不管這儒家和世俗的條條框框,我隻想追隨心中的想法……”
說到這裡,龔鼎孳故意停頓下來,又低頭在顧橫耳邊喃喃道:“我此刻心中隻想追隨你,你想做什麼,我都會全力配合你!”
這原本是一番表忠心的話,但從此刻狂妄張揚的龔鼎孳的口中說出來,卻是說不出的繾綣愛慕……
顧橫有些無語,卻也一時不知該如何麵對,隻好轉移話題,裝作神色波瀾不驚,淡淡開口問道:“第二個原因是什麼?”
見顧橫不為所動,龔鼎孳有些失落,不過還是立馬答道:“原因之二,這些讀書人害怕斷絕了他們的科舉仕途。”
“橫波可能有所不知,這許用隻有33歲,其他年輕的秀才們的年齡有的與許用差不多大,有的比許用年齡要小些。”
“他們正年輕著,以後還有鄉試要考,鄉試通過了,還有會試、殿試要考,殿試通過了就是進士,就可以做官了。”
“現在,建虜來了,奪取了大明江山,還未坐穩,就要逼著漢人男子剃發?”
“如果他們江山坐穩了,韃虜不就會取消漢人的科舉製度?”
“如果是這樣,他們的仕途不就被斷絕了嗎?”
“這對做夢都在想著功名利祿的許用這幫年輕秀才們來說,怎麼會甘心?”
龔鼎孳這一連串的反問,讓顧橫明白,許用他們激烈抵製“剃發令”,不僅是為了維護漢人束發的習俗,而且也是在極力維護符合他們根本利益的科舉考試製度。
這讓顧橫對龔鼎孳後麵要說的原因更加感興趣了,趕緊追問龔鼎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