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聽了龔鼎孳的主意後,顧橫和孟仙舟都覺得可行,於是便由龔鼎孳和孟仙舟以許用的救命恩人身份去了許府。
此時的許用,正在裝飾華麗,名家書畫作品掛滿的自家書房走來走去,有些生悶氣,因為今天上午陳明遇號召大家捐餉時,本來無一人響應陳明遇。
突然冒出個安徽商人程璧,願意捐銀3.5萬兩。程璧的這一慷慨的偉大之舉,讓陳明遇感動得“拜而納之”。
那個時候許用很尷尬,但更多的是緊張,緊張是因為等會如果還有其他士紳,商人們也跟著捐餉,那許用迫於形勢就真的得破財,肉疼好一陣了!
不過,幸好當時的士紳,商人們還是無動於衷,沒有一人站出來響應捐餉!
所以,許用的錢袋子保住了,但是許用吃過午飯後,再想起這事,總覺得那個安徽商人陳璧挺愛出風頭的!
陳璧此舉讓許用丟了麵子,之前費力張羅陳明遇等人反對剃發,是想讓那建虜朝廷像曾經的大明一樣,重視他們讀書人,即便反抗,也是為了維護千百年來讀書人的利益和權力!
同時也讓建虜朝廷的人看看自己的能力,說不定也像從前的大明一樣,對自己客客氣氣,還賞個官讓自己當當。
可是,如今,事還沒成,卻先讓那個安徽商人陳璧先搶儘風頭了!
許用悶悶不樂時,突然聽到下人來報,龔鼎孳和孟仙舟來求見。
許用本來很煩躁的想說“不見”!
但又一想,那兩人不僅是自己的救命恩人,而且從他們身邊還有不少武功高強的護衛來看,這二人應該非富即貴。說不定能幫助自己!
想到這裡,許用不僅見了孟仙舟和龔鼎孳,還是親自去府門外迎接。
而當龔鼎孳提起很是敬佩許用,很是仰慕陳明遇,覺得許用和陳明遇等人今天的行為是義舉,自己想儘綿薄之力時,許用臉上的笑容更盛了!
原本龔鼎孳想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許用相信自己能幫助他們,而不是什麼建虜細作之類的,畢竟自己不是江陰本地人,來江陰也不久,陳明遇又在熱火朝天的抓建虜細作!
但後來根本就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許用全部的信任,還讓許用立馬引薦了龔鼎孳和孟仙舟二人來到陳明遇麵前。
陳明遇見龔鼎孳和孟仙舟等人不僅可以捐餉,還可以捐火器,立馬對著龔鼎孳和孟仙舟納頭拜之。
龔鼎孳和孟仙舟很是震驚,在酒樓單獨邀請陳明遇用晚膳時,龔鼎孳和孟仙舟一起勸陳明遇喝酒,一番推杯換盞後,龔鼎孳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後果。
但龔鼎孳在聽了陳明遇酒後無奈的真言後,臉上的笑容僵住了一秒,但隨即又笑靨如花地陪陳明遇喝酒聊天。
深夜,顧橫在書房就著搖曳的燭光等待龔鼎孳和孟仙舟歸來。
孟仙舟和龔鼎孳回來看到向他們緩緩走來的顧橫,不禁都喉嚨一動,有些看怔住了!
因為此刻的顧橫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眸含春水清波流盼,頭上雙螺髻斜插如意玉簪。香嬌玉嫩秀靨豔比花嬌,指如削蔥根口如含朱丹,一顰一笑動人心魂。
而顧橫見二人身上都充滿了酒氣,便趕緊讓下人端來醒酒湯讓二人喝了。
當龔鼎孳和孟仙舟說完今天發生的事情後,尤其是今日上午陳遇明號召士紳,商人捐餉,隻有一個安徽商人捐餉後,顧橫沉默不語。
顧橫再一次感受到了這些說的時候大義凜然,說的比唱的好聽的部分明末讀書人的無恥。
顧橫也明白了,革彆人的命是容易的,但要來動革命之人的奶酪是萬萬不行的。果然這樣的人曆史上屢見不鮮。
顧橫不禁在想,如果始終沒有人站出來主動捐餉,或許陳明遇會動搖抗清的決心。
也或許以許用為首的年輕秀才們也會失去守城抗清的信心。
更或許也就不會發生後來的清兵“屠城三日”的江陰大悲劇、大慘劇。
雖然是假設,但顧橫覺得這才符合曆史邏輯。
然而,就在大家默不作聲、就在陳明遇開始唉聲歎氣的時候,在江陰城裡開典當行的徽商程璧,此時既不適時宜又很適時宜地站了出來,自告奮勇地捐銀3.5萬兩。
程璧的這一慷慨的偉大之舉,讓陳明遇感動得“拜而納之”。
可是根據龔鼎孳所說,有意思的是當時,在程璧帶頭捐銀3.5萬兩的榜樣下,江陰的士紳們、商人們,似乎無動於衷,還是沒人站出來響應捐餉。
鑒於這一情況,顧橫猜測,“江陰事變”首先是由江陰年輕秀才許用、北門外拳勇少年季世美、季從孝等人挑起來的。
按著這種情況,是由浙江上虞人、典史陳明遇和安徽商人程璧坐實的?
或者是否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程璧捐巨資支持,陳明遇是無能力守城抗清的?
也許可以這樣說,是客籍人領導、支撐起了“江陰事變”。這是江陰區彆於曆史上昆山、嘉定、常熟、太倉等縣抗清鬥爭的地方,是江陰抗清鬥爭的特殊性之一。
按理說,在“江陰事變”前,程璧本可以攜帶著自己在江陰城裡開典當行所賺的銀兩細軟回徽州老家去。
如果他這樣做了,也決不會有一個江陰人對他有任何非議的。可他非但沒有離開江陰,反而捐出了巨款?他圖的是什麼?
顧橫將心中疑問說與龔鼎孳和孟仙舟。
孟仙舟立馬開口道:“公主,這得先說一下徽商,徽商又叫新安商人,是徽州府商人組成商人團體之總稱。”
“徽州人外出經商的原因是山多地少,真可謂是“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
龔鼎孳也跟著補充道:“在天下之民寄命於農的情況下,土地稀缺,生存維艱,迫使徽州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是三四歲,往外一丟”地“寄命於商”。”
“因而,徽州人早在東晉時就開始經商了,以後代有發展,至明成化、弘治年間形成商幫集團,明嘉靖以後,徽商經營達至極盛。”
聽到這裡,顧橫有些好奇地問道:“那徽商主要經營什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