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座城門用粗大的木頭塞斷,任何人不許進出;由原來的5人守一城垛,改為10人守一城垛,兩班輪流值崗,在每一城垛上樹“大明中興”小旗一麵,每百人樹“大明中興”大旗一麵,配置紅夷炮一門;千餘名專業士兵分配到每一個城垛上,指導鄉兵作戰。
三、命令武舉人王公略負責守衛東城門、把總汪某負責守衛南城門、陳明遇負責守衛西城門、孟仙舟負責守衛北城門。龔鼎孳與陳明遇總督四座城門,晝夜巡視。
四、命令20餘位參謀分4個小組督戰:黃毓祺小組督戰東城門,戚勳小組督戰西城門,許用小組督戰南城門,馮敦厚小組督戰北城門。
五、命令章世經、夏維新、王華,負責把全城各戶、各米行的糧食和油坊中的油收繳集中起來,實行按人頭每天計劃發放。
六、命令把城內所有無人居住、無人使用的閒置房全部拆去,拆下來的磚瓦、梁椽,由年壯女人和瞎子傳送至城牆上,加高加固城牆。
七、命令組建由北門外千名鄉兵組成的衝鋒營,季從孝為先鋒,何常為旗手,王試為得勝擂鼓手,何泰為司號員。
龔鼎孳還賦予他的50個家丁很大的權力:以後凡是抓捕、正法通敵嫌疑者,都由家丁執行。同時,家丁更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也就是說,龔鼎孳實行的是高壓專製和家長獨裁的政策。
此時,城內有火藥三百甕、鉛彈子千石、鳥機千張、紅夷炮百餘門、燧發槍數千支,銅鐵器萬枚,還有各種爆炸性的武器。
物資方麵“有錢千萬貫,有絮帛千萬端,米麥萬石、豆千斛、酤千釀、果萬鐘、鹽萬斤、食油百萬斤、牛千頭、豬羊千隻、乾魚千包、蔬菜千畦。”
從儲存的武器彈藥、軍餉、軍用物資的數量來看,似乎不少,但龔鼎孳不知道這守城戰要打多久,全城近3萬鄉兵、2萬多居民每天要耗糧耗油耗鹽多少。
為了持久戰,龔鼎孳隻得實行嚴格的軍事共產主義配給製:對每個鄉兵一天糧、油、鹽、蔬菜是多少,成年居民每天是多少,未成年居民每天是多少;
每戶晚上點燈用的油是多少,四座城門晚上用油蠟是多少,都作出了嚴格的具體規定,而且實行的是每天分配製,決不允許預支或透支。
為了壯聲威、鼓士氣,龔鼎孳命令每垛鄉兵,卯時齊聲高喊“殺——”,午時仍齊聲高喊殺——”,酉時續之,喊完,換崗。
夜半剛上崗的鄉兵,也每隔三四個小時高喊殺——”且持續一兩小時。這震天響的喊“殺”聲,攪得駐紮在城外的建虜兵心神不寧。
同時,在城牆下設10座堞廠,每一堞廠置一隻大鐵鍋,人員輪換,日夜燒煮。起初用燭,繼之用油,後以飯拌油,如此就“風不動,油不潑”。
這些燒煮出來的油,主要用於夜間的垛燈照明,開始時兩垛一燈,繼而是五垛一燈,後來是八垛一燈。
一到夜晚,所有垛燈點燃,把城牆內外照耀得亮如白晝,嚇得建虜軍不敢輕易夜襲縣城。
根據龔鼎孳的命令,城裡的兵民齊動手,拆房子的拆房子,搬運房料的搬運房料,川流不息。
石匠們更是不敢鬆懈,輪流三班倒,晝夜不停地加高加固城牆,整個縣城成了一個諾大的建築工地。
在這加高加固城牆的建設中,黃毓祺表現得尤為出色。
根據龔鼎孳的命令,參謀黃毓祺是督戰東城門的小組長,而東城門的城牆最矮,也最單薄,是這次加固加高城牆的主要段落,家住東門的黃毓祺深感責任重大。
於是,為了守住東城門,他不惜毀家紓難,命令守城鄉兵除了保留黃氏祠堂、住宅外,拆除萃渙園內的亭台樓閣、假山,將拆下來的木頭、石頭,運到東城牆上做擂木、滾石,殺傷建虜兵;
他還將拆下來磚塊運到東城牆上,用於砌城牆,加高加固東城牆。
隱藏在偏僻府邸的顧橫,在聽說了黃毓祺的事情後,還特意問了龔鼎孳情況。
龔鼎孳說:“在江陰城內的所有士紳、秀才、富戶中,唯有黃毓祺不惜毀家紓難。”
“他為何會這麼做?”顧橫有些好奇。
“這與黃氏的優良家風有關。”龔鼎孳道。
“那你快詳細說說。”顧橫有些想聽故事。
“公主,我從早忙到現在,腳都沒怎麼沾地,水都沒怎麼喝幾口。”龔鼎孳突然撲閃著他那雙好看的眼睫毛,委屈巴巴地望著顧橫。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