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他看見敵軍樓船上,一人正把手上的弓交給旁邊的士兵。雖然霧氣很重,但他仍看得清清楚楚,正是剛才喊話的主將甘寧。
“難道…是他放的箭?!”蔡瑁大驚失色,想,“這…這怎麼可能!在這種天氣下,還能在那麼遠的距離外一箭穿喉,他真的是人類嗎?”
“下令,全軍撤退!”蔡瑁鬥誌儘失,隻想保命。
張允接到指令後,下令右船隊加速往左船隊方向駛去,掩護左船隊撤退。
…………
“甘將軍,追嗎?”一名士兵問。
“窮寇莫追,放他們一馬吧。對方今天隻是小試牛刀,我們絕不可輕敵。搖旗示意返航!”甘寧也不想趕儘殺絕,剛才那一箭本來已經瞄準蔡瑁的腦袋,他卻故意射偏,取了蔡勳的性命。
走舸上的士兵接應潛水兵上船後,東吳水師開始返航。本次戰役,吳軍大獲全勝。副將韓當和蔣欽還沒來得及展現實力,戰鬥就結束了。
…………
蔡瑁被扶進船艙後,仍驚魂未定,股戰而栗。剛才那一箭,如果對方瞄準的是他的話,他早已歸西了,顯然對方故意留他一命。他後悔不已,本來向曹操推薦蔡勳,是為了幫他升官,不料卻害死了他。
見他臉色發青、冷汗狂飆,謀士蒯越說:“蔡將軍,你這兩天在營帳裡好好歇息吧,先不要出戰了。我和張允將軍會向丞相說明的。”
蔡瑁心想,絕不能讓丞相知道我無功而返,必須載著戰績回去,哪怕是分寸之功。可是,他想來想去也沒轍,這場戰役很明顯就是完敗了。
正苦於無策之際,遠方隱約傳來鼓聲,繼而士兵來報:“前方出現數隻小船,上麵滿載士兵,還有人在擂鼓呐喊。”
蔡瑁眼前一亮,走出爵室,往前方望去,果然有二三十隻小型戰船駛了過來,船上遍插旌旗,上書一個“劉”字。由於江麵的濃霧太大,曹軍無法確認對方的人數,隻能聽見整齊一律的鼓聲。
“他們是從哪個方向過來的?”蔡瑁急問。
“據我判斷,應該是從南岸的樊口過來的。”蒯越觀察後說。
“樊口?劉字旗號?難不成…劉備軍真的來到樊口了?”蔡瑁正愁一肚子鬱悶沒地方排解,便下令道,“給我亂箭打回去!”
“可是…有點奇怪,劉備怎麼會派這種小船隊出擊呢?感覺他們隻是為了刺探軍情,並非真想打。”蒯越分析。
“管他刺不刺探,先給他來一輪流星箭雨再說!”蔡瑁急於取得戰績,已經“饑不擇食”了。
蒯越還想說什麼,蔡瑁卻早已聽不進去,一意孤行。
傳訊兵揮動手勢,曹軍戰船開始放箭,頓時箭矢如雨。
…………
孔明此刻正坐在其中一艘小船裡,與魯肅對坐而飲。聽到箭雨劃破江霧的聲音後,他嘴角微揚,對魯肅說:“子敬,你看到了吧?感謝老天爺幫忙啊!”
其實,魯肅作為替周瑜傳達命令的人,並不太想跟著孔明出江,無奈孔明非得拉上他,讓他感受一在箭雨之中的“暢快淋漓”。
本來,魯肅對草船借箭之事抱持懷疑態度,認為曹軍不可能如此愚蠢,但孔明卻十分淡定地表示,此計劃一定成功。最終,是這片濃霧和蔡瑁的急於事功之心,讓這個計劃成功了。
在準備船隻、稻草人等物資的時候,魯肅也提供了不少協助。他本來想回去告訴周瑜關於這一切,但孔明千叮萬囑,讓他絕不可說出去,否則計劃就會失敗。魯肅百思之下,最終沒告訴任何人,因為他也想看看,這位世人皆知的“伏龍”到底有多少斤兩。
孔明下令把船的側身轉向曹軍,讓安置好的稻草人儘情“受虐”;而那些擂鼓呐喊的士兵,全部躲在稻草人後麵,用鐵盾圍住身體,以確保人身安全。孔明和魯肅坐在船艙中,側窗封上了厚厚的木條,更是安如泰山。
不到一會,船身一側的稻草人插滿了箭,船身開始往一邊傾斜。
孔明感覺到船體傾斜後,便下令把船原地打轉180度,讓另一側的稻草人也同享箭雨之樂。
士兵的擂鼓呐喊愈演愈烈,這一波操作無疑是火上澆油,大大激怒了曹軍。箭雨越來越密,飛箭劃破空氣的聲音甚至蓋過了鼓聲。
由於敵人的箭太密,很快另一側的稻草人也飽和了。孔明感覺到船體平衡後,便下令撤退。
魯肅本來一直提心吊膽,後來也慢慢習慣了,他不得不佩服孔明的智慧。孔明一連敬了他十八杯酒,二人把酒壺都喝穿了。
三十隻變成箭豬的小船滿載而歸。為了加害對方主將,孔明故意命人將其中一個稻草人扔進江中,並在箭羽上插上布條,上書:“謝曹丞相贈箭!”
…………
看著敵軍船隊漸漸消失在濃霧中,鼓聲也越來越小,蔡瑁下令停止放箭,並派人劃舟上前查看。
不久後,巡查兵回來了,把插滿箭的稻草人和布條拿給蔡瑁看。
“江…江麵上一具浮屍也沒有?”蔡瑁意識到自己闖大禍了。
“報告蔡將軍,沒有屍體,隻有稻草。”士兵如實稟報。
蔡瑁一下子癱坐在地上。本來他還指望能立點小戰功,拿個尾彩,回去也好給曹操一個交代,結果雪上加霜,血本無歸。
“蔡將軍,其實這事可以不讓丞相知道的。”蒯越扶起他,安慰道。他剛才就想勸蔡瑁不要盲目進攻,可惜對方閉耳不聽。
“不可能的。就算你不說,我不說,如何確保這裡的所有人都不會說?”蔡瑁不可能同時封住這麼多人的口。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