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很正常吧,總之,可能性不低。”
喬麥說完,又繼續感歎道:“這兩年,我們軍工領域的突破確實不小,但在民用領域、尤其是民用大型機械領域,其實真的還是不夠的。”
“伱看,我們現在在搞高鐵了,但實際上,就算高鐵搞出來了又能怎麼樣呢?”
“有車無路是不行的,動車組再快,那也得是在鐵路上跑。”
“我們國家地形那麼複雜,想要讓高鐵能最大程度覆蓋到需要的地方,就得架橋修路。”
“架橋機、盾構機,這都是我們極度落後的領域.”
“極度落後?!”
陳念大驚。
在他的印象裡,這兩個玩意兒都是國內重型機械反向出口的典型案例,彆說國內了,甚至在他穿回來的那個年代,盾構機都打得西方廠家直接沒飯吃了。
就這種實力,居然還有“極度落後”的時候?看著陳念難以置信的表情,喬麥微微點了點頭,回答道:
“是啊,要不然你以為呢?”
“我本來是搞機械的,對這一塊比較關心,上次我看到的報告,現在國內的盾構機,80以上都依賴進口。”
“而且,根據市場預測,在未來幾年裡這個數字還會繼續上漲,可能要在09年達到峰值,也就是98以上。”
“要真是那樣的話,我們再想要翻盤,真的就很難了.”
好家夥,98那實質上,就是整個國家的盾構機市場都控製在彆人的手裡了。
陳念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按照曆史的經驗,他知道這樣的處境是暫時的。
就好像稀土被西方掌控的窘境也是暫時的,上層總是有各種辦法,能夠調動各種資源,在這些關鍵領域打一場翻身仗。
但不可否認,這畢竟是“翻身”。
是翻身,就意味著,我們確實被壓在下麵過,也確實因為對方的壓製,而損失過重大的利益.這樣的損失,如果能節省下來,那得是多少錢?
陳念開口問道:“我們現在的盾構機使用規模,大概有多少?”
喬麥搖了搖頭,回答道:
“在用規模不知道,不過根據預測,到明年,我們至少會產生200台的使用需求。”
“如果還要考慮高鐵項目的話,估計300台都打不住。”
“現在平均的進口價格,一台盾構機至少也需要1億人民幣以上,這麼算起來,每年就是300億左右的銷售額吧。”
300億!這看上去不是一個大的數字,但陳念卻知道,這個數字,是基於現有的情況去做出的保守推測。
畢竟,無論是喬麥還是那些經濟學者,都不可能預料到未來華夏的真正發展速度。
到2008年前後時,因為奧運會及其他因素的連鎖影響,大量發達城市開始興建地鐵,高速鐵路全麵鋪開,再加上某些高速公路、海底隧道項目的開展,這玩意兒的需求量,可絕對不會隻是300台。
他記得一個數據,在2020年的時候,國內盾構機的需求數量是650台。
並且,這個數字還是有所下降的。
實際上,從2011年開始,盾構機的需求量始終居高不下,10年的時間,光是內部消化掉的產量,都應該是5000以上這個級彆“好多錢啊.”
陳念不由得感歎道。
“是啊,這東西可費錢了.哎,建成,你不是想搞機械外骨骼嗎?這盾構機就是大型機械外骨骼,要不你乾脆搞這個算了?”
王建成翻了個白眼,回答道:
“根本不是一回事好嗎?”
“真要搞盾構機,還不如讓造天鯨號那幫人來搞。”
“天鯨號的絞吸刀組設計其實跟盾構機是有很大關聯的,估計在技術上不會有太大的代溝。”
“再加上之前不是宣傳天鯨號用了船舶綜電係統嗎?直接移植到盾構機上也是一樣的啊。”
聽到這話,陳念眼前一亮。
對啊!
天鯨號的設計,和大型盾構機的設計,還真就是有相似之處的。
不,不應該說相似,應該說,它們所涉及的基礎技術,其實本來就是互通的。
既然這樣,那如果要搞盾構機,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吧?
想到這裡,他立刻在腦海中點開了係統頁麵。
隨後,他在係統中輸入了一個解析詞條。
“振興號超大型盾構機。”
結果很快從係統中反饋了出來。
【振興號超大型盾構機】
【解析需求:4源點】
果然!
陳念精神大振。
這玩意兒還真便宜的很啊。
4個源點,相比起自己手頭的16個源點來說,還真就是灑灑水啦——不過,陳念當然也不會那麼衝動的立刻就對其進行解析。
他必須要對整個星火小組、對整個國家負責。
星火小組的例會就在明天了,在明天的會上,他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然後讓其他更專業的人來判斷是否可行。
想到這裡,他重新拿起了筷子,給自己的碗裡夾了一塊羊肉。
其他人也紛紛回過神來,視線從電視上、移到了鍋裡。
“希望人沒事啊.”
李想歎了口氣說道。
“肯定會沒事的。”
陳念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剛剛想起來,這次的事故其實在他那個時代還算出名。
這是一次極端條件下大獲成功的救援,在世界礦井、隧道救援案例中,也算得上是少有的先進案例。
依托於這次救援的經驗,其實在之後的多次事故中,我們都做得比其他的國家更好。
——但是,即便是這樣,陳念心裡還是有一種期望:希望以後,這樣的事故,再也不要發生了(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