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無法拒絕的條件
在胡書銘對阿巴德發出警告兩小時之後,季風的車隊暢通無阻地通過了辛卡特。
一場驚心動魄危機消弭於無形,在看到軍艦的那一刻,季風的眼淚近乎都流了下來。
——當然,真的流淚的人不在少數,負責接待和維持秩序的官兵沒有經驗,甚至勸都勸不過來。
甚至還有人跪在地上朝軍艦磕頭,怎麼拉都不起來。
原本感人肺腑場麵一時增添了幾分喜劇色彩,坐鎮指揮的胡書銘也是哭笑不得,隻好命令陸戰隊官兵前出兩百米警戒,以防意外發生。
不過,被嚇破了膽的革命陣線也不敢再搞什麼小動作了,直到所有撤離人員被安置到微山湖號上,港口都仍然是風平浪靜。
微山湖號的甲板上,眾人興奮地走來走去、拍照留念,而胡書銘則跟季風站在一邊,向他了解喀土穆最新的情況。
“.目前來講,下一批我們會有840多人要撤過來,其中包括咱們的使館工作人員。”
“路線我已經提供過去了,包括一路上的注意事項、需要準備的文件材料也已經說明。”
“理論上來說,隻要喀土穆那邊不發生重大變故,撤離都不會有問題。”
“現在咱們要考慮的,就是從蘇丹港撤離的事情了。”
“這個你不用擔心。”
胡書銘擺手說道。
“從蘇丹港到吉布提海上距離也就一千多公裡,一天的時間就能跑完了。”
“到吉布提之後,我們再安排從亞的斯亞貝巴撤走。”
“飛機已經聯係好了,直接飛回國內。”
“總的來說,隻要從喀土穆到蘇丹港這條路能走通,後麵就不會再有危險了。”
“放心交給我們吧,隻要到了我們手裡,我保證每一個同胞都能平平安安回家。”
聽到這話,季風長期緊繃的情緒終於放鬆下來。
他緊緊握住胡書銘的手,開口說道:“領導,這次辛苦你們了。”
“我們不辛苦,你們才是辛苦了。”
“那麼遠的路,沒有人接應,全靠自己摸過來,哪怕是我想想,都覺得難得很。”
“大家能平安的回來,伱功不可沒。”
季風連忙擺手,回答道:
“沒我什麼事,其實主要還是靠你們。”
這話並不是他謙虛,實際上,他比誰都更清楚,自己這一趟能從喀土穆平安過來,靠的到底是誰的力量。
安排好車輛就行了嗎?不,如果沒有使館搞定的通行證,恐怕這幾車人連喀土穆都出不去。
規劃好路線就行了嗎?不,如果不是拿著護照,隨便一個攔車的武裝分子都能讓所有人萬劫不複。
打點好關係就行了嗎?在辛卡特,不還是照樣被攔下來?
為什麼突然放行,季風不知道。
但他猜得到……
想到這裡,季風不由得想起了那些死在辛卡特的外國人。
他們的祖國也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國人就那樣不明不白地死在外麵,但很顯然,他們沒有任何辦法。
這個世界,誰的拳頭大,誰就能在世界上奪得更多的話語權。
誰的力量強,誰就能爭取更多生存的機會。
這種“規律”,在這一次的行動中以最赤裸的方式展現了出來。
沉默了片刻,季風繼續說道:
“辛卡特那邊還有不少彆國的公民滯留,大部分是中東、非洲其他國家的。”
“我估計,他們是凶多吉少了——那邊的革命陣線武裝有點不太對勁,不像是跟喀土穆附近那些一撥的。”
“確實不是一撥的——辛卡特,包括蘇丹港,都不屬於哈密迪的直係。”
胡書銘的眉頭微微皺起,沉吟片刻後,他繼續說道:
“說白了,他們就是專門乾臟活的。”
“與其說他們受革命陣線管製,不如說他們受老美管製。”
“當然,這種‘管製’,其實也就是個笑話而已。”
“其實想想也覺得挺可笑的,這些人的裝備在革命陣線武裝內部都是最好的。”
“但是,他們拿著最好的裝備,乾的卻是最臟的事情。”
“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慶幸於力量掌握在文明手中’,現在是完全反過來了,‘悲哀於力量掌握在野蠻人手中’。”
季風不由自主地笑了笑,語氣略帶嘲諷地說道:
“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我跟他們打交道比較多,他們是什麼德行,我可以說是一清二楚。”
“當年南北蘇剛剛分裂的時候,我去過南蘇丹考察。”
“我親眼見過黑水的雇傭兵為了搶一塊油田,把周圍的村莊屠了個乾淨。”
“而且,他們還把現場偽造成部落武裝衝突——您是軍人,您見過用5.56子彈的部落武裝嗎?我反正是沒見過。”
“這片大陸上到處都是腥風血雨,可我敢說,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跟那個流氓國家有關”
“真他娘的是個毒瘤啊,也不知道得怎麼做,才能把他們徹底從這個地球上抹掉——我跟您說這些是不是不太合適?”
季風突然反應過來,站在自己麵前的,可是一個軍人。
自己表現得太好戰,似乎是與對方的理念不一致的胡書銘擺了擺手,回答道:“沒事,隨意聊聊天而已。”
“再說,有些時候,我還是希望大家能更信任我們。”
“我們當然不渴望戰爭,但如果有人非要以戰爭來威脅我們,那他們得到的結果.”
胡書銘及時收住了嘴,沒有繼續說下去。
不遠處,海上的夕陽已經漸漸落下,季風的衛星電話響起,電話那頭的林濤告訴他,第二批隊伍已經出發。
胡書銘同樣聽到了電話的內容,他拍了拍季風的肩膀,開口說道:“走吧,大部隊馬上就要來了,我們得做好準備。”
“你有經驗,統籌管理的事情暫時就還是交給你負責。”
“告訴那邊的同胞,床和飯都已經準備好了。”
“等所有人到齊了,我們就一起回家!”
幾天之後,成都。
蘇丹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國內,普通民眾自然是為之振奮不已,但從這次的事件中,陳念卻看到了更多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