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不由得感歎道。
“所以是誰想出來的?是個人才啊!”
“我不知道。”
陳念搖了搖頭,繼續說道:“不過我估計,伱要去找到具體是誰的功勞,那是很難的。”
“這一類天才的想法,往往就誕生於一次又一次的討論之中。”
“可以說,參與了這個項目的每一個人,都是天才.”
“確實如此。”
李想鄭重點頭。
而在他心裡,卻已經開始期待了而與此同時,cat內,巨浪3項目組作戰指揮部。
朱學軍的臉上滿是長期超負荷工作留下來的縱橫的溝壑和烏青的印記,但她的眼神卻是從未有過的明亮和堅定。
就在剛剛,她收到了巨浪3項目的最新報告。
根據前期df41項目的成果,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項目取得了重大進展。
包括氣動、戰鬥部功能、引信與戰鬥部配合、空氣動力等等環節在內的地麵測試全部完成,最後一次彈頭氣動外形優化結束,運載分係統、地麵設備分係統、導彈武器係統測試也全部圓滿結束,甚至連最困難的電磁兼容測試,也以超乎想象的效率達成了預期目標。
而這也就意味著,這枚從陸基改為海基的戰略導彈,已經完成了全部的地麵測試環節。
下一步,就要對它進行飛行測試,去檢驗總體技術方案、檢驗各分係統的配合情況了。
按照朱學軍的經驗,國內的所有導彈項目,隻要是能進行到這一步的,基本上都沒有出過太大問題。
如果是以相對激進的態度去評價,甚至可以說,這枚導彈已經達到了預期目標,項目取得階段性勝利了。
站在指揮室的大屏前,朱學軍最後一次看向了報告中最新的性能參數。
在新型高燃衝壓發動機、新型冷卻係統、新型燃料的加持下,哪怕尺寸較陸基版本的df41縮水了不少,但這麼導彈的預期射程仍然達到了恐怖的13000公裡。
也就意味著,它無論從地球上任何一片大洋發射,都能對美方本土形成有效打擊。
而在打擊能力方麵,它與df41並沒有任何差異。
同樣可以攜帶10枚分導式核彈頭,同樣可以一次性對外投擲120枚每枚爆炸當量相當於30萬噸tnt的分導式核彈頭,同樣可以保證打擊精度在100米範圍內。
一句話總結,這枚導彈的尺寸縮小了,但威力卻沒有絲毫降低。
跟df41一樣,它是真正的“國之重器”。
它的誕生,標誌著核反擊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標誌著從陸基威懾時代,正式進入了陸、海、空三位一體時代。
朱學軍長長舒了一口氣,隨後,她轉過身,麵向作戰室裡仍然在埋頭工作的眾人,開口說道:“各位。”
會議室裡的眾人抬起頭,一齊看向了站在前方的朱學軍。
“我剛剛收到報告,巨浪3實驗1號彈體,已經完成了全部地麵試驗。”
“實驗結果,完全達到預期項目目標。”
“好!!”
她的話音剛一落下,作戰室裡瞬間爆發出震耳欲聾的歡呼聲。
哪怕是剛剛還萎靡不振地趴在桌前休息的研究員,此刻也激動地占了起來,臉上浮現出略顯病態的潮紅的顏色。
他們等待這一刻太久了雖然隻是階段性勝利,但不得不說,它同樣是一次舉足輕重的勝利。
所有人都在互相擊掌、互相擁抱,也有人在吹噓著自己小組給這個項目做出的貢獻。
這算是一點小小的、讓人會心一笑,卻不會引來任何反感的虛榮心——或者說,其實也是一種認同感的體現。
朱學軍放任著眾人難得的放肆,她隻是滿臉微笑地站在那裡,靜靜地等待場麵安靜下來。
但,讓她沒想到的是,甚至還沒等到她準備的那幾句祝賀的、鼓舞人心的話語說完,整個場麵就迅速地安靜了下去。
在短暫地慶祝之後,他們重新又回到自己的崗位上,幾乎是沒有任何停滯,又投入到了他們的工作中。
這一幕有些突兀,如果放在其他地方的話,甚至可以說有些詭異的尷尬。
可落在朱學軍的眼裡,卻讓她的眼眶都不由得有些濕潤。
是的,他們並不願意停下腳步。
這就像是一場馬拉鬆,當他們看到自己終點的旗幟、看到自己的身後再無他人的時候,興奮是必然的,可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更加艱苦卓絕的衝刺了。
朱學軍默默地張了張嘴,她想要說些什麼,卻全部咽了下去。
最終,她隻給大家留下了平平淡淡的一句話:
“今天早點下班,好好休息。”
隨後,她轉身離開了作戰室,帶頭走向了回家的方向。
幾天之後,在長達數月的壓抑之後,一條經過層層審核、層層討論之後的消息,如同驚雷一般,炸開在所有人的耳邊。
巨浪3潛射戰略導彈完成全部地麵實驗,正式轉入空中實驗過程。
在未來,現役094級核潛艇將全麵換裝巨浪3,以取代現役的巨浪2導彈。
這條新聞所隱含的寓意不言而喻,在這樣一個敏感的時刻,它就如同一聲貫穿長空的號角,也如同一麵被揮舞在最前線的旗幟。
它的出現是不合理的——因為按照一般的流程,這類戰略級武器,甚至有可能在投入現役兩三年之後,才會被逐步公開。
但也正是因為這種不合理,它才顯得意義非凡。
當它以這種方式呈現在眾人麵前時,所有人都知道,局勢將要發生巨變了。
反攻,將要打響了。
巨浪3所掀起的巨浪,已經逐漸成型。
而第一波衝擊,將在東經125度的海麵上興起。
(本章完)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