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肮臟的團隊
火絨計劃的人員全部到位,陳念也立刻開始了與他們的交流。
實際上,一階段目標很簡單,那就是彙總所有有關等離子體控製的前沿方向,並配合陳念進行初期地信息吸收和學習。
這個過程並不會短,按照陳念的估算,至少會達到兩個月以上。
完成這一步之後,陳念才能針對金屬氫超導線圈進行解析,從而進一步啟動所謂的“技術傳遞”。
這更像是一種按部就班的固定步驟,困難雖然不少,但收益穩定。
所以,陳念也沒有太大的壓力,甚至在火絨計劃啟動之後,他還能分出相當一部分的精力,繼續去籌備有關激光、航天、空中平台的事務然而,華夏這邊一切如常,但在加利福尼亞州的勞倫斯·利弗莫爾實驗室裡,亨寧卻已經陷入了濃重的焦慮和煩躁之中。
就在剛剛,nif的又一次點火實驗宣告失敗,經過分析,主要原因仍然是192個繼光源的同步問題。
無論進行過多少次嘗試,他們都不能保證所有激光在同一時間照射到目標上,這也就導致了靶丸各個位置受壓不同,中心壓力大幅降低。
另一方麵,壓力的不對稱性也導致了氫同位素混合不均勻,靶丸顆粒溫度降低。
兩個重大漏洞疊加,理論上完全可以實現的聚變過程就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甚至於,這還隻是亨寧這邊遇到的問題,也就是“激光方麵”的問題。
在靶丸上,項目組的工藝同樣達不到要求的水平,過多的激光從靶丸中散射出來,造成了大量能量損耗,實際到達靶丸的激光能量,甚至不足初始能量的十分之一。
能怎麼辦?靶丸設計的優化空間很小,想要解決這個問題,要麼加大激光功率,要麼就是繼續增加激光數量。
可即便如此、即便最後聚變真的完成了,也沒有任何可能實現能量淨增益。
也就是說,一切的努力隻是為了一個“看上去很美”的目標,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意義.想到這裡,亨寧長長歎了一口氣。
他看著周圍還在忙碌著的同事和學生們,思緒不由得漸漸飄遠。
他已經在這個實驗室裡工作超過20年了,在最初,所謂的國家點火裝置還根本不存在。
那隻是自己的前輩、核武器設計師吉爾德提出來的一個看上去有些不切實際的設想。
這個設想被討論了許多年,直到1996年,才正式開始建設,而第一期建設的預算就高達11億美元。
放在那個年代,這就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字。
所有人都對這個項目充滿了期待,甚至認為它有可能成為真正開啟無限能源大門的鑰匙。
可事實上呢?從建設一開始,這個項目就一點兒也不順利。
光是因為工程技術問題項目就延期了多次,到2002年時,項目預算已經達到了驚人的28億美元。
這些錢沒有濺起一絲的水花——乃至於,nif的第一次打靶實驗,是去年6月才剛剛完成的.而從去年6月到現在,這個實驗室又吞掉了超過8億美元的建設費用和4.5億美元的實驗經費,但換來的結果.不儘人意?
錯了,是根本就沒有結果。
亨寧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在造的隻不過是一台大玩具。
國會是一隻熱衷於追逐激光的貓,而自己則是一個壞男孩,手持著激光筆不斷挑逗著這隻貓的情緒,讓它沉迷於去追逐虛幻的希望這太累了。
亨寧坐倒在椅子上,仰起頭看向天花板。
他從未與彆人訴說過自己的壓力,尤其是在自己的對手麵前,還必須要時刻保持著那種充滿自信到狂妄、目中無人、威懾力十足的姿態。
他必須讓他們以為,nif的進展一切順利,理論驗證沒有任何問題,讓他們也許某一天他們從床上醒來,就能看到nif發布的點火成功的消息。
隻有這樣,nif才能保持對其他國家、其他項目的壓迫力,國會才有可能投入更多的經費,去維持住那一簇即將消散的火苗。
亨寧的眉頭緊緊皺起,出神了良久之後,他才終於坐起身來。
一旁的助理連忙給他遞上了早就準備好的咖啡,隨後開口說道:“三溫度測算結果出來了.距離我們的目標還相差甚遠。”
“問題還是那些,激光發生器的同步性能太差,完全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我想,這是我們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必須對激光器進行升級,同時還要更換控製係統,設計更智能的程序。”
“盲目的實驗確實沒有意義,與其這樣大量消耗經費,我們還不如把資源節約下來,投入到解決真正的問題上。”
聽到助理的話,亨寧緩緩點了點頭。
他比誰都更清楚激光器必須進行升級,但問題是,在這一條路徑上,他所遇到的困難遠遠比其他人想象中的更大。
這不是投入資源就能解決的問題,事實上,他更需要的是技術援助。
可在這個國家,又有誰能給他提供援助呢?
他自己本身,就已經站在這個領域的頂點了。
思索良久,亨寧開口問道:“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不到18個月。”
“因為托卡馬克裝置的進展,國會已經決定提高對nif項目的要求。”
“如果不能在18個月之內完成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有效’的點火,這個項目將在2012年底之前關閉,所有相關人員都會被遣散,轉移到其他項目中去。”
“18個月?為什麼?”
亨寧大惑不解的問道。
他知道這個項目正處於岌岌可危的境地之中,但18個月相對與這樣體量的項目來說,是不是有些太短了?至少要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去研究、去試錯吧?這一點點時間,恐怕是連最基本的完整實驗流程都做不完的聽到他的問題,助理歎了口氣,隨後回答道:“根據我們掌握的信息,華夏方麵的east項目將有可能在18個月內完成初步建設,並輸出第一批成果。”
“也就是說,我們的日程,是被迫對照著他們的日程來的.”
“開什麼玩笑!?”
亨寧立刻打斷了助理的話,隨後斬釘截鐵地說道:“這個項目才剛剛起步,光是基礎設施建設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我們都知道,他們這次的設備並不是基於原有的ht7去改造,而是從頭到尾全部重新搭建。”
“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怎麼可能做的那麼快?”
“彆說輸出成果了,就算是理論準備,都幾乎是不可能!”
“但這是經過多方信息彙總分析後的結構。”
助理的語氣平淡,他攤了攤手,對亨寧說道:“事實上,他們不需要真正完成項目的全部建設工作,而是隻要完成所有人最關心的那一部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