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完成不了?
就在美方另辟蹊徑試圖重新從華夏手中奪回優勢的同時,陳念這邊,各項工作已經進入了緊張但平淡的“標準化”研發階段。
如果他知道老美居然在這個時代已經動了量子計算軍用化的念頭、並且已經開始嘗試去攻破傳統的rsa加密算法的話,他也許真的會感受到強大的壓力。
畢竟,這是真的能夠殺死比賽的技術。
一旦美方真的搞出了量子計算機,一旦他們真的攻破了rsa加密係統,那情況會往什麼方向發展?首先,全世界的金融係統都變得不再安全,隻要是sift聯網覆蓋的銀行和金融機構,都不可能逃脫被美方割韭菜的命運。
因為現在銀行的安全性,就是建立在rsa算法之上的!到那個時候,那句“銀行卡裡的錢隻是一串數字”的說法,就要真的成為現實了。
另一方麵,軍方情報體係的保密性也會變成一個笑話。
雖然相比起美方,華夏的保密措施更加保守,甚至很多絕密檔案至今都還是以紙麵、物理方式來進行存儲的,但情報網大規模癱瘓之後,想要組織起一場有威脅性的戰爭,就徹底變成奢望了。
因為美方甚至可以直接進入華夏指揮係統內部,對華夏的各個作戰單元下達命令。
要規避這種情況,除非是完全拋開成熟的電子化係統,切斷數據鏈,徹底退回到無線電指揮的時代。
而老美呢?他們可還是要繼續去推adts的。
到那個時候,此消彼長之下,任你的武器再先進、威力再大,失去了“信息”這個至關重要的條件,也隻能淪為一堆堆無用的廢鐵。
不得不說,美方的思路是極具跳躍性、極其冒險、但也極為先進的。
他們總是能在最為困難的環境下,去敏銳地捕捉到那一絲絲翻盤的機會。
這大概就是他們的民族性?從西進運動開始、從活躍在平原上的牛仔、劫匪、和遊俠開始,這樣的民族性就已經深入到了這個國家每一個人的骨髓之中。
能做出這樣的決策,還能獲得官方的首肯,確實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他們所謂的“團結”。
任何一個曾經掌握世界權柄的國家,都不容小覷啊.當然,現在的陳念還並不知道這一點。
在討論完有關美方等離子體控製的最新理論之後,他和星火小組的各個部門進入到了緊張、高壓但又從容不迫的“標準化”研發進程中。
連續一個多月的時間,他幾乎都沒有離開過成飛。
不是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吸收有關後續第一壁材料的相關知識,就是跟王建成討論湛盧項目的優化計劃。
或者,就是跟火絨小組的成員呢泡在實驗室,不斷地向前推進等離子體控製的相關理論。
事實上,他們的進展很快。
雖然最初的目的隻是為了磨合隊伍,但在長時間的研究工作之後,大大小小成果也出了不少。
但可惜的是,這些結果距離真正達到等離子體控製的“可用要求”,始終還差著那麼一步。
看似簡簡單單就能跨過去,可真正著手的時候,卻又千難萬難。
哪怕是在east等離子體小型試驗裝置建成之後、能夠進行一定範圍的實驗和數據模擬之後,這一步也實難跨越。
也正是因此,整個小組的氣氛都有些沉重。
辦公室裡,眾人默默地圍成一圈,而陳念則是在中間總結著最新的進展。
“.所以根據目前的實驗和模擬結果來看,對方所提出的幾條理論都沒有得到確切的實證。”
“當然,這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用於實驗的裝置規模達不到要求,或者是模擬係統的數據達不到可信度水平。”
“但是至少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那就是對方提出使用f28f1等低活化鋼作為氚增殖包層的設想並不切實際,因為按照模擬的結果來看,磁飽和度低的材料對波紋度的影響相對有限”
陳念在中間說的起勁,可外圍的眾多組員們,卻都提不起太大的興致。
這當然不是因為對陳念不尊重,說白了,還是因為這些成果的重要性,真的達不到他們的心理預期終於等到陳念說完,進入了討論環節,但與以往不同,這次眾人壓根沒有聚焦在具體的技術上,而是紛紛憂心忡忡地開始討論起後續的計劃來。
首先發言的仍然是潘慶偉,作為帶頭人之一,他的觀點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中立的。
“其實大家心裡在想什麼,我們互相都有數。”
“無非是覺得,在有限的時間之內,自己能夠到達的高度是有限的。”
“但同時,項目的進展又擺在那裡,基礎建設馬上就要完成了,如果我們還不能搞出具有突破性的理論進展來,新的east裝置,搞不好又是ht7的升級版而已。”
“我這麼說沒錯吧?”
聽到他的話,在場的眾人紛紛點頭。
坐在一旁的黎敏接話道:“是的,這就是問題的核心。”
“項目進度和我們理論能力的不匹配。”
“我就坦白地說吧,問題也不能歸咎到我們自己身上,畢竟,整個國家等離子體領域的理論基礎就擺在那裡,哪怕不是我們,而是把全國的元老級人物拉過來,實際上能達到的效果也是有限的。”
“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底蘊的問題。”
“我們要客觀上承認差距,相比起老美,我們差的還是有點遠的.”
黎敏的話並不是自怨自艾,相反,他始終是小組中最樂觀、最激進的那個。
但與此同時,他又對己方的情況無比理性。
兩種矛盾的特質集合在他的身上,倒也完全不違和。
“所以後續的路,我們到底是應該怎麼走?”
“是申請項目延期,再去賭一把,還是說,先在有限條件下,把東西造起來?”
“我建議項目延期。”
“我也建議項目延期——我們之前吸納的那兩個等離子體控製相關的專家,塞巴斯蒂安和艾興多夫,他們的觀點也是大致相同的。”
“這個項目不宜操之過急,還是以穩健為主.”
話說到這一步,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陳念身上。
畢竟,他才是真正的決策人。
這個決定或許很難做出吧?他還那麼年輕,卻要承擔那麼重的壓力。
無論做出什麼選擇,功過是非都會係於他一身,稍不留神,就可能身敗名裂——然而,此時的陳念卻壓根沒有感受到任何壓力。
時間還早呢。
距離基建完成還有一個多月,根本不用那麼著急.所以,他隻是開口回答道:
“這個問題我們暫時先不做決定,正式的答複,我會在這幾天之內給大家。”
“不過大家可以放心,east是一定會建起來的。”
“並且,它不會是us,它會是真正的‘東方超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