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當證最上乘!
無邊妙法,諸般神通,此刻皆儘在眼前鋪展開來,任由采擷,而道人似窺見過往之自己,此刻的他看到的是眼前的巨鼎,而仿佛隱隱然合於自我,卻也高於自我之【我】,卻仿佛見到了道。
上中下三乘大道論,是齊無惑入道之初,老師曾帶他問道心,行天下之後,告知他的大道區彆。
而現在他自己探尋自己的前路,卻也已如此地做出了上中下三乘的區分。
前路皆在我的腳下。
恍惚之間,齊無惑前麵亦盤坐另一個‘齊無惑’,皆是自己。
是叩問本心。
是我與我論道。
其一者自語詢問道:
五炁已得,數年便可大成,該如何?!
齊無惑自窺道韻,且言道:“三年之內,人之炁大成純熟,而自神武而往邱龍國數州,上敕諸神社令,以安百姓黎民,定人道之氣運;下設城隍陰司,以鎮陰陽之界,定生死之長河,如是者且行且堅,氣機純熟,自然相合。”
“乃以人間磅礴大世為儀軌,得五方五炁,天地人神鬼皆在掌控之中。”
“如此觀之,便是我當年曾經和老師所說的,【鎮天地人神鬼】之氣象。”
“五方神通,儘在掌控,敕神封鬼,舉手投足。”
這是十六歲齊無惑見到的畫麵,是那時還沒有登仙的他所能夠遠遠望見的最大的力量和最為遙遠的境界,那時的他勉勉強強靠著泰山府君祭,窺見了一絲大品之神韻,而後在陰司幽冥道出了當鎮天地人神鬼之號,為老師所讚歎。
隻是,當少年道人一路行來,站在這一座山的山腰的時候。
他已經可以窺見了更高更遙遠的風景。
天地人神鬼,已經從最終的追求,成為了真君的五炁。
乃至於此刻,業已登臨更高的視角,已經窺見了這一道路的風光。
這才知道,往日老師之讚歎,或許隻是因為‘以不曾成仙的境界,說出了這樣的見解,委實是驚歎’,而沒有說出的話卻是,人會成長,會伴隨著前行的道路,對於萬物都有更多的理解,有更高的領悟。
於萬事萬物如此,於大道亦如此。
大道徐行艱難久。
怎可以止步不前?!
若是而今之我,對於道之領悟,仍舊和年少時候一樣的話。
這些年,豈不是白白浪費了?
豈不是,蹉跎光陰?
而今的青年道人垂眸,對於年少時自己窺見之道做出了評斷,語氣溫和道:“如此,則帝境可成,大品有望。”
“然天為何天,地為何地,以何為主?以何為輔?”
“誰人為主,誰為輔,以內景天地,囊括大有,又如何一己化六界?”
“強行鎮之,而非禦之,非禦之道;牽連過多,超脫無路,非清之道。”
“隻如亢龍衝天,雖氣勢磅礴,立意高猛,卻過剛易折。”
“有望於大品,卻斷絕於禦清,若隻是如此行之,則終隻如天界之火曜,西方之佛國,前路已斷,回頭無路,大品之力,已是極限。”
“不過,下乘!”
齊無惑道出了這一句話的時候,前方少年時自己的模樣微笑散開來了。
【對麵之我】,再度叩問此心,身軀微前趨伸,且自言,語氣平和,聲音卻似乎變得更大,有風雷聲,道:
“若如是,以二鼎之威,已經可以令人之炁大成,可令五炁回轉。”
“若且先純化自身之炁,令其流轉於內,乃待天下一統,人間大化,九鼎合一,重現太古之風,合此大勢而成。”
抬起手指了指天穹,語氣平和從容,道:
“以人為主,而天地為輔。”
“神鬼歸附。”
“登天闕而證萬古,一念顯化,六道景從,等到大成之時,則可照耀三千世界一片清淨自在,如何?”
道人沉默,這幾乎已經是他現在可以見到的最好的道路了,也是原本的推斷和選擇,也是先前伏羲所說的,沒有走出無為無不為之道的齊無惑會最終走出的道路。
但是在現在這禦的視角看來,雖然是圓滿,但是卻還是不夠。
隻得此刻圓滿。
可以定大品之基。
如是者,至少可以走到那煊赫六界數個劫紀的司法大天尊之位格上。
若是步步前行而不停。
則可以走到三位師兄所在的境界上。
齊無惑的心中猶如一念澄澈,映照大千,沒有絲毫的評斷或者其餘諸念想,也隻是緩聲道:“如此,也隻如同中乘而已……”他對著這一條直抵著六界最頂尖境界的方向做出了自己的評。
而他並未曾刻意地去回憶,所以忘記。
現在這個狀態的他,對於這一條道路的評價。
和當年引他入道時的老師對於玄都大法師所行之道的評價,一般無二。
隻得中乘!
下乘之道和中乘之道,皆已道出。
就如同斬卻了駁雜之枝,主乾自然浮現;破去虛妄,最終的大道方才出現在眼前,斬去了自己少年的道路,斬去了經曆一切之後的自己本來會做出的最強選擇。
最終的道路出現在了齊無惑的心中。
這個念頭和想法,越發清晰,越發宏大,在內心之中震動。
自我叩問自我,何為上乘?!!
何為最上乘?!
其實答案已經就在此心此行之中了,隻是行走大道的時候,容易被諸多外相遮掩了目光,齊無惑忽而想到了先前自己和金蟬談論佛法和道法的時候,自己對於佛法提出的說法。
說大乘佛法所謂的渡化蒼生隻是讓傳法者成佛。
難道叩問大道,隻是叩問旁人嗎?隻是嚴格要求彆人嗎?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真求道者,是忘道;當真求此身超脫,獨不可以隻求自我之超脫。
道人開口,回答:“先前所言,隻是立道。”
“隻獨自超脫之法,雖然已經臻至於獨自超脫之道的極致,卻仍舊不足以為上乘。”
“真上乘者,當立人之道,地之道,天之道,五炁合一,混元六天,傳法蒼生。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
“於下則陰司幽冥,澄澈陰陽。”
“於中則天下一統,九鼎歸一。”
“於上則諸子百家,蒼生昌盛。”
“人道已成,我自離去,大道如此,持而保之!”
“豈需外力而證道?”
“吾道,自成!”
“是為最上乘!”
聲音恢弘沉靜,卻散去諸多異相,齊無惑在這個時候,似乎看到了走到修道這一條路上的自己,他的道心通明,仿佛看到了過去,看到了一個老道人,帶著一個五官和眉眼還有些稚嫩的少年道人往前走去。
看到那個老者講述了上中下三乘修道之法。
divcass=”ntentadv”看到了過去的老師詢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