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報上不是說了麼!他們擺明了就是趁人之危!”
“但願皇上能儘快平了許家之亂罷!”
“還有柳魏兩家,此時萬萬不可再爭鬥下去了!”
“你在這裡說有什麼用?有本事去柳府魏府門口喊去!”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為何就說不得了?!”
“......”
沒等老頭把報念完大堂之中便已亂作一團。
以憤怒為基調,夾雜著擔憂、熱血、恐懼等諸多情緒的喊聲越來越大,很快就把老頭讀報的聲音給徹底淹沒。
如此情況倒也正常。
畢竟雖尚未真的開戰,但這個新聞的爆炸程度已經絲毫不亞於前幾日的許家謀反之事了。
“......”
聽著震耳欲聾的吵嚷聲,讀報老者感覺即便自己再接著念下去也沒人會聽,於是便合上手中報紙,抖抖衣袖準備去趕下一個場。
而就在他邁步走出三品軒的時,相隔幾條街的大理寺衙門中李刊正與一個男人相對而坐。
後者身穿刑部的官袍,表情淡定自若。
李刊則是神色複雜的看著手中的兩封信,好半晌過後才將信放下,起身關緊屋中木窗,然後回頭看著男子輕聲問道:
“魏公子想要我做什麼?”
......
......
自打收攏李刊,並把他抬到大理寺卿的高位之後,魏長天便一直讓他在柳魏兩家之間保持中立,從來沒主動要求他做過任何事情。
包括平時那些從大理寺傳到蜀州的情報,也都是李刊的自發行為。
對李刊來說,這種狀態當然是好的。
尤其是在目前舉國大亂的情況下,朝堂中為數不多的“中立派”可是十分吃香的存在。
不過他心中也清楚,如此美好的日子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魏長天早晚有一天會用到自己。
李刊隻是沒想到會以今天這種方式而已。
“李大人,魏公子想請您服下此丹。”
坐在對麵的男人笑了笑,從懷中摸出一個小木盒,打開後露出一枚指蓋大小的黑色丹藥。
李刊皺了皺眉,下意識的問道:“這是什麼?”
“李大人不必多問,總之不是毒藥便是了。”
男子把木盒往前推了推,平靜的目光裡似是有些威脅之意。
“......”
李刊此前已經確定過來人身份,因此倒不懷疑這是魏長天的意思。
不過......突然被逼著吃一顆不知有什麼作用的丹藥,換誰心裡也會犯嘀咕。
“李大人......”
似乎是看出了李刊的猶豫,男子突然開口問道:“你難道不相信魏公子?”
“自然不是。”
李刊輕輕搖了搖頭:“不過你總要先與我說說這丹藥有何功效吧?”
“我已說過了,此丹並非毒藥,對大人不僅沒有絲毫壞處,甚至還會有天大的好處......”
男人眯了眯眼,最後又補了一句:“除非李大人日後背叛公子。”
天大的好處。
男子雲遮霧繞的不說清楚,李刊當然不知道這個好處在哪。
不過話既然已說到了這個份上了,他如果再不吃,便難免給人一種隨時準備背叛魏長天的感覺。
“好,我吃。”
咬咬牙,李刊終於做出了決定。
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講魏長天都沒有致自己於死地的理由,所以此丹最多也就是那種需要定期服用解藥的特殊毒藥。
伸手將黑色丹藥取出,稍一停頓,然後含入嘴中咽下。
下一秒,仿佛有一股寒意自腹部而生直奔頭頂,但還未等李刊反應過來這絲寒意便瞬間消失不見。
“......”
片刻之後。
察覺到身體並無異樣,李刊輕輕鬆了口氣。
他想再問些什麼,但當抬頭再次看到對麵男子的一瞬間,整個人卻一下子愣住了。
因為他突然在對方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十分玄妙的氣息。
這股氣息不算多麼強烈,但李刊卻知道絕不是自己的錯覺,而是一種確確實實存在,似乎在傳達著某種信息的氣息。
“這......”
李刊愣愣看著對麵嘴角噙著笑意的男子,腦海中突然蹦出來一個有些荒唐,卻又十分貼切的想法。
這是......“同類”的氣息。
......
半個時辰後,穿著刑部官袍的男人已經離開了大理寺。
而李刊麵前則多出了一塊子母玉,以及一枚刻有“同舟”二字的銅錢。
同舟會、視線範圍之內可察覺到“同伴”存在的神奇丹藥、以及今後自己要做的事情......
得知了這些隱秘之事後李刊的心情頗為複雜,不過倒也沒有太多抵觸的情緒。
畢竟自己早已上了魏家的“賊船”,如今能坐上大理寺卿的位子也是因為魏長天。
如果非要說現在跟之前有什麼區彆的話......或許就是自己已再無“下船”的可能了。
搖搖頭將桌上的子母玉和銅錢貼身收好,戴好官帽,整理了一下衣袍,鑽進早已等在門口的官轎。
小轎一路晃晃悠悠行進皇宮,很快就停在了金鑾殿前長長的台階之下。
自打許家反了之後早朝的時間就一直不太確定,經常會往後推遲。
今天就是如此,不過原因估計不是因為許家,而是昨日那個大奉使者。
“蒙大人。”
“王大人。”
“昨日之事你可曾聽說了?”
“哎呀,那是自然。”
“你說皇上是如何想的?”
“聖意難料啊......”
三五成群的朝官一邊小聲竊竊私語,一邊沿著長階往金鑾殿走。
李刊也是一樣,很快便一路走進氣勢雄偉的大殿之中。
此時距離早朝還有約莫一炷香的功夫,一眾朝官基本已經都到了。
大約百來人,規規矩矩站成十幾排,其中還空著不少位置。
這些空位曾經站著的都是許派的京官,如今已是一個不剩。
身處第二排的中間位置,李刊身邊幾人都在議論著大奉要求歸還原、西兩州之事,唯獨他還在想著同舟會,因此多少有點沉默寡言。
不過片刻之後李刊突然像是感覺到了什麼,慢慢回頭向著一個方向看去,緊接著又是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
一共十六道視線回看過來,皆是不動聲色的衝李刊點了點頭。
十四人站在身後,一人站在同排,還有一人站在身前。
ps:二合一大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