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開海已有數十年時間,數十年下來,海貿已經發展的極其繁榮。
為大明帶來了無數的財富。
就南洋那片海域,船來船往,滿剌加海峽每年僅僅是收過路費就能賺的盆滿缽滿。
這是實打實的利益。
大明的官員清楚海貿有多賺錢,尤其是出身南方,如浙/江、福/建等靠近沿海省份的官員,他們或多或少都和海貿的利益鏈有牽扯。
數十年下來,東南半島有什麼,就算隻是聽說,也知道那地方非常適合種地,更不用說還有礦產資源、名貴樹木等資源。
沒人不想分一杯羹。
掌權的這幾年來,朱見深也同樣派了人搜集東南半島的情報。
那片地方確實是一個寶地,但若想要開發出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
如果光靠朝廷的話,到時候還不知道要砸下多少資源。
讓官紳集團去開發,朝廷隻收稅反倒是能節省人力物力,還能賺一筆。
就像是西域,直到如今,朝廷還需要支援。
好在有絲綢之路在,每年能省下一大筆錢,減輕朝廷的壓力。
東南半島和西域不同,海運方便,能夠更快回本。
資源也比西域更加豐富。
如今的大明國庫雖然富裕,但也不可能將國庫中的錢都拿去開發東南半島,其他事情不做了?
所以,借助官紳的力量開發東南半島是很有必要的。
楊軒掌權的時候,推行新政,將大量的士紳、大地主從土地上趕了出來。
這些人不可能全部殺光。
而朱見深又不可能廢除新政,反而在鞏固新政,如今大地主士紳沒有強烈反撲,這並不是說矛盾就消失了,而是在隱忍,等到機會。
矛盾還在,遲早還是要爆發的。
與其等到矛盾的爆發,還不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東南半島就是很好的目標。
所以朱見深才會這麼容易拿出東南半島的利益進行許諾。
士紳集團所爆發出來的利益是很龐大的,就算朱見深是皇帝,也必須小心應對。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朱見深要鞏固維護新政,那就得拿出利益交換,大明內部是沒有多少利益拿出來和他們交換的。
所以隻有拿出新的利益來和他們交換。
楊軒留給朱見深的折子上就有對東南半島拿下後的處理方法。
這是和新政聯係在一塊兒的。
雖說士紳集團也會利用在東南半島謀取的利益壯大自身,但同樣的,朝廷也在變得強大。
用在東南半島賺取的利益加強國防建設。
到時候就算是士紳集團有什麼心思,也能以雷霆之勢鎮壓。
朱見深每次看完,都不得不感慨老祖的謀劃深遠。
不愧是活了上百年的人精。
皇帝,文官,武將勳貴各方意見達成一致。
那接下來就是如何拿下東南半島了。
大明身為天朝上國,必須師出有名。
討伐檄文的活就交給了文官,武將勳貴製定戰略戰術,商量如何以最小的代價拿下東南半島。
此行,水師也是重中之重。
趁此機會,朱見深也打算好好看看水師的成色。
老祖的折子上說過,未來是屬於大海的,海防力量的建設是重中之重。
這幾十年來,大明對於水師的建設確實是懈怠了。
反倒是南詔國的水師在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