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些地區的少數民族也偶爾就會發起叛亂,雖然都被黔國公府解決了,但一直這樣下去也不是個事兒。
設置流官倒是給了朱見深啟發。
現在雲/南已經不是邊境了,土司手中的兵權也不能再留了,同樣,黔國公府的兵權也必須削弱。
黔國公府雖然不是王府,但當地百姓卻稱其為沐王府。
朱見深心裡自然是不舒服的。
以前因為黔國公府肩負著鎮守雲/南,守衛西南邊境的重任,具有不可替代性,朝廷對其手握大權,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但東南半島拿下之後,黔國公府的重要性就會下降,再有那麼大的權力,中樞就坐不住了。
此番討伐不臣,就有從沐家麾下調遣兵馬。
一來是他們熟悉山地作戰,二來自然是削弱黔國公府。
對於東南半島已經拿下的地方如何治理,朱見深已經有了想法。
設置流官是必須的,駐軍也是必須的。
此外,還需要遷徙人口。
因為南詔國的存在,東南半島上的漢人絕大多數已經歸附南詔國,現在還留下的,多數都是做生意的。
想要一個地方永久的成為漢土,那麼漢人就必須成為當地主體民族,如此派遣去的流官才好治理。
這方麵,朱見深借鑒了南詔國的治理發展。
最開始的時候,南詔國人口少,漢人占比也不多。
趙王一脈想要維護自己的統治,與當地人通婚就是必不可少的。
加上鼓勵生育,數十年過去南詔國的漢人已經翻了幾番,主體民族占比已經是漢人占優。
後續東南半島的治理,朱見深就打算這麼做。
遷徙人口,改變主體民族的占比,鼓勵與當地人通婚,再通過教化等手段,多管齊下,讓東南半島永久性的成為大明的疆土。
有了想法,朱見深便召集大臣商議。
一人計短,兩人計長,讀書人的心有多臟朱見深是清楚的,多次商議之下,完整的規劃出爐。
大體上,還是以朱見深的想法進行完善。
隨後,朝廷便下發公文,頒布政策。
願意遷徙到東南半島的,一人五畝地,頭三年免一切稅,之後兩年隻交一半稅,並且還發媳婦兒。
大明人口男女比例總體上還是男多女少。
畢竟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
很多地方女嬰剛生下來就會被丟棄,或溺死。
哪怕朝廷已經設立了育嬰堂,也救不了所有棄嬰。
人力終有窮儘時,朝廷能做的就是在能力範圍之內,讓更多的棄嬰活下去。
朝廷的這項政策,在民間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於是一場浩浩蕩蕩的人口遷徙開始了。
而遷徙的人多為無地又沒有家室之人,有家有地的自然是舍不得。
響應朝廷政策遷徙,也隻不過是想找一條活路。
此次遷徙,持續了數年時間,後來經過統計,遷徙了至少了兩百萬人口。
這也為東南半島成為大明的永久性疆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成化十二年十一月,朱見深冊封賢妃柏氏所出的兒子朱佑極為皇太子。
然而,僅過了兩個多月,皇太子朱佑極便夭折。
朱見深懷疑有人謀害太子,命東廠暗中查了一下,但無疾而終,於是朱見深下旨斬了為太子醫治的禦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