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朱厚照已經寫了出來,謝遷確實沒什麼要補充的。
“哎,謝閣老,話不能這麼說。”
“常言道,一人計短,兩人計長,朕這份綱要隻是一個框架,其中的細節還需要你們補充。”
“咱們這麼多人,肯定能發現不足之處的。”朱厚照謙虛道。
同時心中也更加想要讓楊軒到自己身邊幫自己了。
楊軒雖然隻是說了一個框架,但卻讓李東陽等人都挑不出毛病。
這豈不是說,他的能力已經不輸這些老臣了?
朱厚照心中很是可惜,如此大才,守著一個小小的醫館,實在是天大的浪費。
朝堂才是他的舞台啊!
朱厚照心中打定主意,無論如何,也要讓老楊幫自己。
聽著朱厚照的話,眾人紛紛開口,提出了一些小小的建議。
當然,這些建議都是框架之內的補充。
見此情形,朱厚照也明白了,這些人已經同意了大摸底的事情。
畢竟,他都已經抬出自己的父皇了。
而且綱要中,也沒有損害他們這個階層的利益。
再說了,大摸底還算政績,對他們這個階層是有利益的。
當官當到他們這個位置,誰的身後沒有門生同鄉呢?
他們掌握著第一手消息,可以讓他們的門生同鄉提前做好準備。
等到朝廷的公文下去之後,他們就可以憑借先機獲得政績,升官。
己方身居要職的人越多,那麼自己今後在朝中的話語權也就越重。
說實話,對於百姓的那些獎勵,除了最後一個子嗣入官學讀書能稍微提起他們的興趣外,其他的,他們並不在乎。
改個戶籍,獎勵點銀錢,這又不會損害他們這個階層的利益。
而子嗣入官學讀書對他們的吸引力又不大。
以他們的身份地位,子嗣是可以直接進入國子監讀書的。
地方上的官學也是想進就進,而且拜大儒為師讀書學習。
他們這個階層的人能給子嗣提供的教育資源,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想象的。
一個子嗣入官學讀書,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就已經是天大的恩賜了,而對於他們這個階層的人卻是可有可無。
畢竟就算是商人地主,也能花錢讓自己的子嗣進入縣學或者府學讀書。
還有一點,子嗣入官學讀書,這考核也是極為嚴格的,這也就注定了隻有極少數人的子嗣才有機會進入官學讀書。
所以,對他們這個階層的吸引力是真的不大。
所以,楊軒提出的這個框架,堪稱多贏。
既能夠維護底層百姓的利益,也能讓官僚階層獲得利益。
同時,還能發現推動國家發展的好技術。
這也就是在這個時代了,要是換做在後世,楊軒的這個建議不知道要被多少人噴。
畢竟這怎麼看都是對那些研究人員的剝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