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輿//論的工具,群臣自然不願意看著就這樣被皇帝掌控,不然以後還如何用“民意”倒逼皇權呢?
於是,就邸報一事,君臣間又開始了爭奪。
這個問題,朱厚照早就和楊軒商量過了,有了應對的措施。
麵對民間的邸報,由皇帝直屬,內閣、六部等都無權插手。
君臣爭鬥了幾個月的時間,最終還是以皇帝的勝利而告終。
在此期間,中華民族的概念也引起了讀書人的討論,有認可的,自然也有不認可的。
這也在楊軒和朱厚照的意料之中,畢竟這才剛剛開始,要讓天下人都接受,是需要時間的。
針對於此,朱厚照請李東陽、楊廷和等在文人中有不凡地位之人在邸報上發表文章。
這是大義,是能夠名留青史的,李東陽等人自然不會拒絕。
君臣鬥爭這是雙方立場不同,但維護國家民族統一,這是雙方都認可的。
並且,朱厚照還道德綁架李東陽,讓他請劉健、謝遷等在讀書人之中有不小威望的致仕老臣在邸報上發表文章,談論中華民族這一概念。
在朱厚照這一組合拳下,民間認可中華民族這一概念的人明顯增多了。
當然,這一概念,光是漢族百姓認可還不夠,還得向少數民族宣傳到位。
當然,不能光宣傳,政策還得跟上。
政策的落實,也算在了政績考核之內。
同時,朱厚照又派遣了禦史,前往各地巡視,檢查政策的落實情況。
朱厚照這一連串的動作下來,時間已經來到了正德六年。
五月。
李東陽以病重為由向朱厚照遞上了辭職報告。
不過,朱厚照並不想讓李東陽退休。
他雖然不喜歡李東陽,覺得這老東西總是喜歡和自己作對,但李東陽在朝堂上能夠維護穩定,而且還有自己父皇臨終前的交代。
讓李東陽就這麼離開,朱厚照還是很舍不得的。
禦書房中,朱厚照看著請辭的李東陽,親自上前將其扶起,並賜座。
“李閣老,如今朝堂才剛剛穩定下來,實在是離不開您啊!”
“您要是走了,讓朕怎麼辦?”
“陛下,臣的身體已經不聽使喚了,無法再為陛下分憂,還請陛下允許臣請辭!”李東陽言辭懇切。
麵對朱厚照這樣一個皇帝,李東陽心很累。
若非和先帝有約定,若非要等著扳倒劉瑾,他早就辭官了。
如今劉瑾已經扳倒,朝堂也穩定了下來,他也打算辭官歸鄉了。
況且,他也沒有欺騙朱厚照,他現在確實患病了。
流鼻血、腸道也出了問題,加上年紀大了,各種並發症。
對於朝堂事務,確實是有些精力不濟。
“不行,朕不允許!”朱厚照直接拒絕。
李東陽這麼好的一個工具人,朱厚照怎麼可能舍得?
若是楊軒願意當官,他自然沒什麼舍不得的,但楊軒不是不願意嘛!
所以,他是不會讓李東陽離開的。
“陛下,您這又是何苦呢?”
“臣現在這個樣子,也沒有辦法為陛下分憂啊!”
李東陽無奈道。
“朕可以允許你在家養病,但請辭的話就不要說了。”
“父皇臨終前讓您輔佐朕,您要是現在就離開了,將來讓朕怎麼和父皇說?”朱厚照用出了道德綁架。
“至於病症,不用擔憂,朕給您找最好的大夫。”
對於李東陽,朱厚照給予了足夠的尊重。
話已至此,李東陽請辭的話隻能收回。
“老臣謝陛下恩典!”
“好,李閣老您先休息休息,待朕處理完手上的政務,便帶您去看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