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中,朱厚照聽完楊一清的彙報,很是滿意。
在楊一清的主持下,因為戰爭遭到破壞的民生正在快速恢複著。
“有楊先生在,朕很安心!”
“張永!”
“奴婢在!”
“擬旨,楊一清治理有方,加封太子少保,賜銀元兩千,綢緞百匹!”朱厚照道。
“遵旨!”張永道。
“臣楊一清謝陛下聖恩!”楊一清當即行禮道。
“楊先生快快請起!”
“張永啊,傳旨禦膳房,朕要與楊先生痛飲一番!”
“是。”
楊一清這個人有能力,在官員之中地位也不低,朱厚照要施恩拉攏這個人,不說徹底倒向自己,最起碼在關鍵時候能夠支持自己。
而且其與李東陽也是同門師兄弟,對李東陽也能產生一定的影響。
酒席間,君臣二人相談甚歡,推杯換盞,其樂融融。
吃完酒,朱厚照便命人將楊一清送回去,並將賞賜也一同送了回去。
朱厚照喝了點醒酒湯,打算來到殿外走一走,醒醒酒。
張永趕緊取來鬥篷披在朱厚照的身上。
如今已經快十一月下旬了,北方已經步入了冬天,天氣寒冷。
朱厚照剛走出殿外,便打了一個哆嗦。
“張永啊!”朱厚照喊了一聲。
“奴婢在!”張永躬身跟在朱厚照的身後,聽到朱厚照的招呼,趕緊回應。
“現在這天氣是越來越冷了,將士們怕是也不好過。”
“這樣吧,你從內帑支些錢,賞賜提督守把(守把:指駐守和防守)京師九門署都督僉事等官楊敬、薑義、熊偉各十塊銀元,所屬官軍各兩塊銀元。”
“宣府遼東等換防過去的官兵,每人賞賜三塊銀元,用來購置衣物行裝,參將各二十塊銀元。”(這件事在《明實錄·武宗實錄》中有明確記載,就是正德六年十一月發生的事,太監張永傳旨)
“抓緊去辦,讓將士們早一天領到賞賜,便早一天好過一些!”說完,朱厚照叮囑道。
“陛下體諒將士們的不易,想來將士們必會感恩戴德!”張永順勢拍了個馬屁。
“嗬嗬~~”朱厚照笑了笑。
“你也和朕在遼東待過,應該知道那邊的冬天有多難熬,換防過去的將士們準備不足,若是由戶部撥款,還不知道要拖到什麼時候去,落到將士們手中的,還不知道能有多少。”
“這件事你親自盯著,要確保每一文錢都到將士們的手中,若是有人敢伸手的話,就斬了!”
“遵旨!”
在外麵吹了一會兒風,朱厚照冷的受不了了,便轉身回到了殿內,繼續處理政務去了。
……
另一邊的楊軒一路馬不停蹄,終於在十二月初二的時候到達了蘇/州。
南邊的氣溫雖然也很冷,但卻沒有北方那麼冷。
楊軒率先來到吳縣尋找唐伯虎,卻得知他們兄弟已經分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