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在南詔國王城休息了一天時間,第二天才見到南詔國王朱祐枳。
是的,這一代的南詔國王是祐字輩的,不過他的年紀也不小了,頭發花白。
楊軒是國使,代表的是大明,自然是受到濃濃的禮遇。
朱祐枳也是設下宴席接待楊軒。
宴席上楊軒好好安撫了一下朱祐枳。
自從成化朝朱見深分裂南詔國,使得南詔王的實力下降不少。
現在南詔國是一位國王,多位郡王,郡王相對獨立,分割了一部分南詔王的權力。
南詔王也明白大明是忌憚南詔國的強大的,所以這麼多年也很老實。
不老實也沒有辦法,大明的水師經常在家門口轉悠,那一門門大炮,太嚇人了。
這一代的大明皇帝不太靠譜,南詔王很擔心大明皇帝會折騰他,所以在宴席上沒少試探楊軒。
楊軒安撫他就是告訴他,老老實實守好大明的南大門,就沒事。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楊軒要麼在外麵體驗風土人情,要麼去王宮找朱祐枳聊天,明裡暗裡要要告訴他多防備番邦人,避免技術知識外流。
完全杜絕自然是不可能的,隻能加強防備。
朱祐枳從善如流!
在王城待了一個多月,楊軒提出要去南詔國其他地方轉一轉,看一看。
對此,朱祐枳專門派了人陪同,作為向導。
並寫信給其他郡王,做好迎接工作,不可怠慢了大明國使。
楊軒在南詔國這一轉悠,便直接到了正德八年。
大明巡航的水師都已經回去休整去了。
等到水師再次出發的時候,他才會跟著出發。
數月後,楊軒便跟著水師再次出海了,這一次,他的目的是印/度半島。
據說這裡是一塊好地方,糧食三熟乃至四熟。
上好的產糧地,一些大明的地主來到了這裡或買,或搶,弄到了大量的土地種地。
他得好好看看。
在大明,因為政策的原因,嚴格限製了地主士紳所能擁有的土地,搞歪門邪道雖然也能弄到大量的土地,但是風險太大了。
正好聽說海外有大批的良田,便派遣子侄前往海外經營。
雖然因為肥料沒有大明那麼好,但勝在糧食能夠一年多熟,並且人工成本不高(可以抓、買奴隸)。
賺的還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