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從印/度半島離開之後,便又去了澳洲島,因為他聽說現在澳洲上也有大明人。
不過澳洲上生活的人並不算多,隻是大明的一些大家族族人在這裡開采資源。
不得不說,澳洲島上的資源極其豐富,各種礦產資源數不勝數,隻需要簡單冶煉一下,運回大明就能賺錢。
朱厚照在從楊軒的信上得知大明不少家族都有人在外開拓之後,心中也是有些按捺不住,但受限於皇帝的身份,不能隨意離開大明。
所以他就想了一個辦法。
那就是不斷派人前往人跡罕至的地方,或者大明現在還沒有駐紮兵力的地方埋石頭,立碑。
石頭上也刻了字,如:經查證,此地自古以來便是我華夏的領土,現立碑為據,正德某年某月某日。
不僅是陸地上,海上朱厚照也沒有放過。
讓人到海上到處扔石頭,每塊石頭上也都有刻字,什麼這片海域自古以來就是我們華夏的,此類話語很多。
然後朱厚照就在朝堂上得意洋洋的表示自己這是在開疆擴土,順勢冊封威武大將軍朱壽為鎮國公,並加封了一大堆的榮譽頭銜。
群臣麵對這樣的皇帝,實在是無力吐槽。
荒唐,實在是荒唐啊!
然而,當朱厚照將兵權繞過兵部和五軍都督府收歸鎮國公府的時候,才有人後知後覺。
皇帝這一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玩的真溜啊!
李東陽早已察覺到了皇帝的目的,但他並沒有說出來,彆人問他的時候,他也是裝出一副後知後覺的樣子。
群臣終於意識到,這個荒唐的皇帝,並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簡單。
一直以來都是在扮豬吃虎。
軍政大權都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落到了朱厚照的手中。
群臣一下子就警惕了起來。
因為楊一清已經被調回了京師,手裡是沒有兵權的。
正德十年,李東陽上奏請辭,這一次,朱厚照再沒有拒絕,因為李東陽現在馬上就要七十了,年紀屬實是不小了。
朱厚照下旨禮部賜宴,讓李東陽風風光光的回鄉。
與此同時的楊軒,已經來到了阿拉伯半島,這裡也有大明人做生意。
他以大明國使的身份遊走在諸國之間,了解諸國的情況。
偶爾以國使的身份簽訂與大明貿易的合同。
雖然東西方通商已經有上百年了,大明的商品已經沒有最開始那麼昂貴了,但現在的價格依然不低。
絲綢,茶葉,瓷器等深受歡迎。
貴族無不以擁有大明的器物為榮,就算是聚會的時候,也要拿出來炫耀一下。
楊軒因為大明國使的身份,在諸國之間很受歡迎。
當然,這也是因為楊軒能夠代表大明朝廷和他們簽訂貿易契約。
楊軒蓋了國使大印之後,他們會派遣使臣帶著契約前往大明朝貢。
期間也不是沒有人懷疑楊軒的國使身份,瞧不起他,甚至將楊軒抓起來打算勒索大明。
對於這種夜郎自大,無知的小國,楊軒都沒有讓他們存活到第二天,當天晚上王室成員便被殺的乾乾淨淨,所謂的騎士,在楊軒麵前就跟紙糊的似的。
滅了幾個小國之後,諸國對對於大明更加畏懼,同樣也更加向往。
之前楊軒去過的幾個國家都很慶幸,沒有惹惱這個大明國使。
僅僅一個國使都這麼強大,那那個盤踞在東方的神秘帝國又該有多麼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