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不得大明敢派一個人出使諸國,原來這就是底氣。
對於這個時代的西方國家來說,那個東方帝國神秘而又強大。
而根據諸多傳教士和商人們的回信和記載來看,那個東方帝國擁有極度發達的文明,也極度的富裕,堪稱遍地黃金。
隨隨便便運點東西回來,便能賺的盆滿缽滿。
東方帝國,簡直就是人類文明的燈塔。
甚至有的國王,願意舍家棄業,前往東方帝國定居。
當然,也有人拎不清自己,對於東方帝國的富裕迸發出了貪婪的目光。
強盜文明嘛,視劫掠為天經地義。
也就是大明足夠強大,否則早就被盯上了。
楊軒遊走在諸國期間,從貴族、民間以及各種遊記中發覺,有關於大明的消息,最多的都是圍繞著富裕,發達。
似乎是在鼓勵著他們去東方搶劫。
畢竟是強盜嘛!
你強大的時候,對方就會跟你講文明,你弱小的時候,他們就是豺狼。
或許這就是他們的本性。
也可以說這個世界本就是弱肉強食。
楊軒還發現,這個時期的西方,還是以神權至上。
不過,楊軒還是隱隱發覺,神權好像已經走向下坡路了,有一種意識想要覺醒,推翻神權。
整個西方正處於一個變革的時期。
雖說在神權的統治下,整個西方都很黑暗,但這和大明有什麼關係呢?
而且楊軒本能的不想讓他們的某種意識覺醒,推翻神權。
而且他也是這麼做的,幫忙維護神權的統治,打擊反抗神權的勢力。
殺的人頭滾滾。
他覺得這麼做對大明是有利的,能夠延遲西方崛起的時間。
教廷為拉攏楊軒,獲得這位大明國使的友誼,甚至將其尊為和上帝一樣的存在。
楊軒在這西方一待,就是好些年時間。
在這期間,大明也沒有停下腳步。
同樣是在正德十年,王守仁開始對高原動兵了。
他發布檄文,細數奴隸主的罪行,主打一個師出有名。
王守仁可是正統文人出身,而且他的父親還是成華年間的狀元,在文人這個群體之中擁有不俗的名聲。
王守仁的檄文一發布,朝廷再通過邸報告知天下,瞬間就在民間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王守仁的檄文極為犀利,按照檄文所說,奴隸主就不該存在於這個世上,他們就是罪惡的代名詞。
百姓們也是頭一次知道,原來這個世上還有這麼黑暗的地方。
一時之間,百姓們看向地主豪強的時候都覺得他們“眉清目秀”了不少。
凡事,還是要有對比啊!
地主豪強,劣紳:都是同行襯托的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