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寇自重,想來應該都能明白。
倭寇隻要存在一天,那就可以一直向朝廷要錢要糧,整條利益鏈,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
所以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讓水師消滅這些倭寇的。
至於死傷的百姓,沒人會在意。
而大部分水師將士的利益都在海外,而倭寇之事,對他們來說,好處太少,還要得罪人,實在是不劃算。
這麼多年下來,水師上下已經形成了另外一個利益集團,隻是他們的利益在海外,和大明內部的利益集團沒有什麼大的衝突,相反雙方是可以合作的。
如此一來,受苦受難的自然就是食物鏈最底端的那些人了。
嘉靖三十年開始,倭寇之患已經越來越嚴重了。
他們的組成部分大部分是海盜,有逃出大明的通緝犯,有沿海的漁民,還有從倭島出來找活路的倭人,等等等等,成員非常複雜。
但他們的統稱就是倭寇。
一直以來,他們的存在就是利益集團用來做臟事的。
但收益卻越來越少。
這讓一些倭寇勢力非常不滿,但又不敢和背後的利益集團鬨翻,隻能上岸劫掠。
而其背後的利益集團,也默許了倭寇的劫掠。
於是就發生了幾十名倭寇就能輕易攻下一座縣城的情況。
倭寇之患越嚴重,背後的利益集團所能獲得的好處就越多。
比如,借剿滅倭寇扶持自己一派在軍中的將領,從而掌控兵權,加大自己這一派在朝堂上的話語權。
或許會有人問,當初朱厚照不是從宗室中挑選了一些人嗎?他們現在在哪裡?
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們老的老,退的退,朱厚熜也沒有再補充朝中的宗室人員,作為皇帝,他對於宗室有天然的防備和不信任,更不用說還有人在朱厚熜的耳邊說宗室子弟的壞話。
他們現在的處境不能說是有多麼惡劣吧,用夾著尾巴做人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
甚至已經有人投靠了嚴黨。
在這樣的情況下,宗室子弟在朝堂上已經失去了當初朱厚照招他們入朝為官的作用。
宗室的身份也給他們帶來了極大的危險!
處境極其惡劣!
…
倭寇之患,已經驚動了皇帝朱厚熜,下令剿滅倭寇。
其中,像是俞大猷、戚繼光等將領開始嶄露頭角。
嘉靖三十一年四月,倭寇徐海、陳東等率倭寇萬餘,戰船千艘自舟山、象山登陸,分掠台/州、溫/州、寧/波、紹/興。
五月倭寇攻占黃岩縣城、劫掠七日後撤離,轉掠象山、定海。
六月至七月,倭寇蔓延至蘇鬆地區,江北告急。
其中金陵沒有在守備徐鵬舉的指揮下,殲滅了來犯的倭寇,但沒有朝廷的命令,他沒有辦法調兵出征。
並且這一次調兵抵禦倭寇,他還得上書解釋情況,並由朝廷派人來調查。
嘉靖三十一年的倭寇登陸事件自然不止這麼點,這隻是影響最大,最嚴重的幾次。
南至福//建泉州,北抵淮揚,沿海萬裡,同時告急。
也正是因此,才直接驚動了朱厚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