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言被陷害至死後,朝堂上下幾乎可以說是成為了嚴嵩父子的天下。
而像是徐階等反嚴的官員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
嚴世蕃貪婪無度,嚴黨其餘人也不差,不管是賑災的錢糧,還是撥付的軍餉等,層層盤剝,民怨四起。
地方上,官商勾結,許多商人因此破產,一些暴利的行業遭到了壟斷。
種種罪行,數不勝數。
可以說,整個朝堂已經被嚴嵩父子給搞得烏煙瘴氣。
地方上受到的波及很重。
本來已經歸心的少數民族,也在欺壓剝削之下,開始反叛。
而將士們被拖欠糧餉,軍糧被替換成了發黴的糧食,致使將士們的怨氣很大,軍隊的戰鬥力不斷下降。
用禍國殃民四個字來形容嚴嵩父子,毫不為過。
當然,這一切若是沒有朱厚熜的默許,事態也不可能這麼嚴重。
他這個皇帝是要負主要責任的。
在原時空之中,一位偉人是這麼評價朱厚熜的:煉丹修道,昏庸老朽,坐了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
甭說什麼自己好幾次差點就死了,有什麼苦衷,這都不是他放任奸臣禍亂天下的理由。
幾十年不上朝,一心修道,這態度上就出了問題。
相反,崇禎皇帝朱由檢,雖為亡國之君,但他的評價和嘉靖皇帝朱厚熜截然不同。
‘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可他麵對那樣一個爛攤子,隻好哭天抹淚地走了喲’。(這句話是最近剛刷到的)
朱由檢一心想要中興大明,從沒有想過放棄,這態度就值得肯定。
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
……
自從壬寅宮變後,朱厚熜深居西苑,長期怠政,朝局便開始惡化。
之前還有夏言在堅持著,但隨著夏言被陷害致死,朝政被嚴嵩父子把控,局勢惡化的速度陡然加快。
要說這一切朱厚熜不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他默許了嚴嵩父子的所作所為。
或許在他看來,大明的底蘊夠厚,嚴嵩父子再怎麼貪,也傷不了根基,隻要能保證他這個皇帝的權勢和地位,那他就不會管。
比如夏言就是被誣陷和將領有勾結。
這是皇帝的逆鱗。
你一個內閣首輔,和軍中大將勾結想做什麼?
甭管你有多強的能力,多大的功勞,隻要威脅到皇權,就必須死!
夏言的直接死因,便是朱厚熜感受到了威脅。
而朱厚熜寵信嚴嵩父子,不僅僅是嚴世蕃會寫青詞,最主要的是聽話,懂聖心。
隨著朱厚熜怠政,嚴嵩父子把控朝政,沿海地區的局勢加劇惡化。
走私集團所扶持的海盜以倭寇之名已經威脅到了沿海地區的安全。
大部分水師要前往海外執行任務,倭寇也會避免與水師交鋒。
若是水師全部出動,剿滅倭寇,這肯定是能成功的。
但,有人需要倭寇的存在,所以是不會讓水師將倭寇全部剿滅的。
這不符合倭寇背後的利益集團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