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從楊軒的手中接過國使大印,仔細檢查了一番,從材質上來看,這方大印不像是造假的。
不過,他並不認識這印,還得上報給上司,請上司來判斷。
畢竟,俞大猷之前隻是個基層軍官,沒有聽說過楊軒出使的事情也在情理之中。
“能說說是怎麼一回事嗎?”
俞大猷抬頭看著楊軒問道。
“我是被大明國使收養的孤兒,在其死後,我繼承了他的名字,和國使的身份,出使各國,同時將他的骨灰帶回來。”楊軒編造道,理由他已經給出來了,信不信,由他們。
楊軒當初出使,隻有他一個人,沒有帶隨從。
距今已經過去四十餘年了,而且自從前往美//洲後就再也沒有書信回去了,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他出使的事。
現在,可能隻有朝堂有限的幾個人知道吧!
像俞大猷這種從基層軍官做起來的,自然是不可能知道的。
“原來如此。”俞大猷點了點頭。
“不過此事的真假,在下還需要上報查驗,這段日子就請閣下與我軍在一起了!”俞大猷接著又道。
“沒問題!”楊軒輕輕頷首。
他回來後,就聽說皇帝已經換了人,新皇帝做得怎麼樣,他打算留在基層,好好聽聽基層人員的看法。
俞大猷的邀請,也符合他的心意。
“好。”
俞大猷點點頭,將國使大印還給楊軒。
隨後看向麾下的將士們,催促道:“抓緊時間打掃戰場,掩埋屍體!”
待打掃完戰場,俞大猷便帶著麾下的將士入駐了昌國衛。
軍報已經提前發過去了。
但楊軒的事,俞大猷在入駐昌國衛之後,便讓人拿來紙筆,又寫了一封信,將關於楊軒的事情詳細寫了上去,並且還在一張空白紙張上用國使大印蓋了章,用以辨認。
最後,俞大猷在信上蓋上自己的印章,做好蠟封,便派人給上司王忬送去。
做完這一切,俞大猷下令設宴款待楊軒。
其麾下的將士們也很希望能將這麼一位猛人拉攏過來。
畢竟楊軒在戰場上的表現,所有人都看到了。
有他在的話,那麼後麵的戰事,根本就不用動腦子,隻需要跟在後麵撿軍功就好了。
眾將士熱情的招待了楊軒,宴席結束,俞大猷邀請楊軒繼續相談。
之前的聊天中,俞大猷隻知道了楊軒和“上一任”國使的淵源以及其來曆,更詳細的內容,沒有聊到。
對於海外的事,楊軒說的很多,但關於自己和“上一任”國使之間的關係,楊軒還是之前的說法。
他沒有去編造更多的細節,俗話說說的越多錯的越多,破綻也就越多,這個世上的聰明人很多,楊軒就說一些模糊的內容,細節讓他們自己去腦補吧!
在楊軒回來的途中,他也去過很多地方,都是以“上一任”國使繼任者的身份,所以證人還是有很多的。
如果要問“上一任”國使的骨灰在哪裡,已經按照其遺願,撒在大明的大海裡了,你們自己去找吧?
在俞大猷試探楊軒底細的時候,楊軒也在通過俞大猷的嘴打聽大明這些年的變化。
在此之前,他已經得知朱厚照在正德十六年就駕崩了,繼任者是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現在已經繼位三十一年了。
朱厚照的英年早逝,確實是讓楊軒意外。
他離開之前,已經留下了大夫和保鏢,加上朱厚照那個時候已經掌權了,不應該死的這麼突然才是。
楊軒打聽朱厚照的死因的時候,隻聽到是落水後感染風寒而死的。
那柱子呢?
柱子難道沒有救朱厚照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