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軒自然不會想到,柱子會背叛。
在決定將柱子留給朱厚照之前,他就已經調查過柱子的背景了,乾乾淨淨,品行也不錯。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他當初再留下人監視柱子的話,那麼監視柱子的人,也需要人來監視,這樣一來,就成了無限套娃了。
可以說,楊軒已經儘最大的可能去保護朱厚照了,但最終他還是死了。
萬事萬物,皆有其定律,不可能一切都按照楊軒的意誌去運轉。
若說楊軒是變數,這是對的,他的存在已經影響了很多,但最大的變數,不是楊軒,是那一個個鮮活的人。
是人就會有欲望。
從古至今,人心人性一直都是這樣的。
是無法預測的。
縱然楊軒已經做了很多事了,但他改變不了人心,所以兜兜轉轉,很多事最後還是回到原點。
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嘛,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
一切都是一個輪回。
剖開所有事情的外在表現,就會發現,底層邏輯是一樣的。
很多事情隻是換了一個表象發生,但最底層的邏輯是一樣的。
這是楊軒無法改變的。
隻是楊軒還沒有參悟到這一點。
……
楊軒就這樣暫時留在了俞大猷這裡。
他發現俞大猷也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人。
而另一邊的王忬在收到俞大猷的書信之後,也是感到詫異。
國使楊軒?
上一任國使已經死在了海外,現在的國使是繼承了上一任國使的一切?就連名字也繼承了?
王忬回信給俞大猷,詢問更多的細節。
再次得到更多的細節,王忬命俞大猷將人帶到自己麵前來。
他在京師的時候,聽說過一件事。
皇帝在尋找正德年間就出海的國使。
因為最近十多年來,國使杳無音訊。
俞大猷收到王忬的命令,安排好防禦,便帶著楊軒前往了王忬的總督衙門。
一天後,王忬見到了楊軒。
這是一個非常好看的年輕人。
“你就是楊軒,繼承了上一任國使的一切?”
王忬打量著楊軒,問道。
“是的。”楊軒回答,態度不卑不亢。
他是有底氣在身的。
王忬見此,也不在意,他已經聽說了楊軒的武力,有本事的人自然是有傲氣的。
當然,王忬絕不是怕自己態度不好的話,惹怒了楊軒,對方會在侍衛反應不過來之前弄死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