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衛的問題不是一天就形成的,同樣,大明的問題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
人心思變!
再好的計劃,再好的製度,都是需要人去執行的。
人…才是這其中最大的變數。
看待任何問題,都最好不要片麵的去看。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得出的結論也是不一樣的。
或許在這個故事裡,這個人就是最大的反派,可在另一個故事裡,他就是主角。
就比如老朱,你站在當時的官紳階層的角度去看,這個人就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暴君,獨夫,用一切惡毒的詞語去形容都可以。
可換一個角度去看老朱,他一統天下,驅除韃虜,恢複中華,結束數百年南北分裂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很多人都喜歡鑽牛角尖,堅持一個觀點不變,這不能說就是錯誤的,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結論自然不一樣。
用一顆平靜、包容的心去看待問題,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
嚴黨完了。
當皇帝下定決心,國家機器運轉起來的時候,再多的反抗都是沒有用的。
朱厚熜可不是一個傀儡,他手上是有兵權的。
短短半年時間,各地叛亂數十起。
京師人頭滾滾,血腥味彌漫在京師的上空。
徐階等大臣心中並不平靜。
楊軒這個名字一旦出現在朝堂上,必然會伴隨著腥風血雨。
這個觀點越來越深入人心。
官場上也慢慢形成了一條規則:叫楊軒的人不能當官!
這個名字不詳!
雖然嚴黨解決了,但還有一個問題在。
那就是沿海的倭寇之患。
倭寇的問題是在大明內部,走私集團猖獗,官商勾結等。
要解決倭寇之患,必須從大明內部下手,否則倭寇永遠也解決不了。
嘉靖三十三年九月,嚴黨徹底落下了帷幕,退出了曆史舞台。
朱厚熜開始抽出精力,解決沿海的倭寇之患。
有老祖宗楊軒保駕護航,朱厚熜可以放手去做,不必擔心來自暗中的陰謀詭計。
陸柄率錦衣衛出動,清查沿海走私集團,以及走私集團和朝堂上官員的勾結。
一份份證據送到朱厚熜的麵前,看的對方是血壓飆升。
那可都是他的錢啊!
朱厚熜調遣大軍,大舉南下,他要將自己的錢拿回來。
戚繼光,俞大猷等將領嶄露頭角。
還有胡宗憲等官員的名字頻繁出現在朝堂上。
朱厚熜清剿倭寇,打擊走私,利益被損害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此仇不共戴天。
從嘉靖三十三年後半年到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朱厚熜經曆了好幾次生死危機。
包括不限於下毒、刺殺、火災、落水、兵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