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洪武元年大明立國,到現如今嘉靖三十四年,已經有一百八十九年了。
大明的政//治格局相比於洪武時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最為明顯的特征便是士大夫這個群體的崛起,已經徹底壓過了武將勳貴集團。
文官領兵打仗已經不是個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皇帝的權力自然是會被削弱的。
圍繞著“權力”二字,皇權與臣權的鬥爭也會愈發激烈。
因為後繼之君不是開國之君,無論是權力還是威望,都比不過開國之君。
當然,最主要的是,開國的時候,利益重新劃分,所有人基本上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可一百多年將近兩百年過去了,內部的利益早就被瓜分的差不多了,想要更多的利益,可不就需要“鬥”嗎?
就算是有新的利益,也是不夠分的。
因為人的欲望是很難滿足的,想要的隻會越來越多。
而在這漫長的時間下,曾經的製度也會變得不再適用。
後繼之君想要改製,既得利益者便會以祖製為借口反對,改製困難重重。
當然,就算最後成功改製,但也免不了人亡政息。
最後還是會演變成老樣子。
因為在這其中,人心是沒有變的。
在這一百多年將近兩百年的時間裡,雖然很多製度已經跟老朱當初定下的製度不一樣了,但作為一個封建王朝,內部是不可避免會出現種種問題的。
透過種種表象,去觀察底層邏輯,就會發現,曆代王朝身上發生過的事,還是不可避免的出現在了大明的身上。
如文人士大夫做大、武將地位大幅下降、皇權的衰落、黨爭、吏治腐敗等等。
就算楊軒逼迫朱厚熜對大明王朝的官場來一場大的清洗,效果最多也就持續個幾十年時間,最後還是會變成老樣子。
治標不治本!
而且高壓政策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就像彈簧一樣,壓的越狠,最後反彈的時候就越厲害。
楊軒這段日子除了給朱厚熜保駕護航,幫忙處理大明內部的問題外,還抽空拜讀王守仁的心學。
通過拜讀心學,楊軒心中越發佩服這個後輩,這就是一位不出世的大才,可惜就是活的短了些!
拜讀心學,楊軒的收獲很大。
同時他也發現,這門學問,想要精通,非常難。
若是領悟不到精髓,怕是會走上岔路。
這段時間,楊軒也同樣閱讀了許多資料檔案,收獲巨大。
他發現,就算他做的再多,有些東西也不是他能夠改變的。
封建王朝的改朝換代是有著其規律的,就算他想辦法遏製住了土地兼並,就一定能改變封建王朝三百年國運的命運嗎?
隻要人心沒有變,那麼一切終將輪回。
就算他能夠坐鎮京師,一直盯著一切。
那也隻不過是隔一段時間便清理一次“雜草”。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輪回?
更不用說,他也不能保證,自己會不會再一次沉睡。
沒有他盯著,以強勢的姿態去鎮壓一切,最多幾十年的時間,一切還是會變成老樣子,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說不定等他沉睡結束,再一次蘇醒,天下已經改朝換代。
楊軒不由陷入迷茫。
既然該發生的還是會發生,那麼自己所做的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