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皇帝現在都不理朝政,那下麵的人不得可勁兒的喝血啊?
他們似乎是要將前麵兩百年失去的全部吃回來。
幸好大明的體量夠大,短時間裡還不會崩潰。
但時間長了可就說不定了。
現在,太多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奔波了,國家利益已經被他們拋在了腦後。
而在朝堂上,君臣矛盾也是愈發的激烈。
而君臣矛盾,主要是圍繞著朱翊鈞想廢長立幼。
因為朱翊鈞的長子是宮女所生,所以朱翊鈞不很不喜歡這個長子。
最後迫於無奈,才承認了這個兒子。
但相比於長子,他更喜歡的是寵妃鄭貴妃所生的三兒子朱常洵。
一度想要立這個兒子為儲君。
萬曆二十九年,朱翊鈞為了平息儲君爭端,立了長子朱常洛為太子,三子朱常洵為福王。
但這隻是迫於無奈之舉,朱翊鈞還是想廢長立幼。
他對福王是非常寵溺的,成親的花費高達三十萬金,並且將福王封在了洛陽,王府建造的花費高達二十八萬銀元,除此之外,他違背祖製,賜給了福王莊園兩萬頃。
明代的一頃地是一百畝,這就是兩百萬畝地了。
還有從揚州到安徽太平沿江的各種雜稅,撥給了福王。
以及四川鹽井的一部分收益也給了福王。
這還不是全部!
但從這裡也能夠看得出朱翊鈞對這個兒子的寵溺。
相反作為太子的朱常洛可以稱得上是窮困潦倒了。
誰讓他不受寵,誰讓他的背後站著朱翊鈞最厭惡的文官集團呢?
朝局敗壞成了這個樣子,西伯利亞人又隔三差五南下打秋風。
還有西域那邊也常有戰事。
三大征,打光了一半以上的精銳,邊疆的防守壓力加大。
不過,這還沒有動搖大明的基本盤。
大明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依然大。
甚至英吉利女王還向大明皇帝呈上國書,稱偉大的大明皇帝陛下。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哪怕現在大明內部問題重重,依然不是其他國家能夠挑戰的。
看著全世界的財富流向大明,世界各國也隻能羨慕了。
流向大明的財富越來越多,可大明每年的財政收入卻越來越少,這是為什麼呢?
好難猜啊!
整個官僚係統的腐敗,深深影響著大明這個龐大的國家。
民間,東西方交流頻繁,貿易往來也是越來越多,區彆於傳統儒學的學問也在影響著士大夫階層。
萬曆四十七年,沙皇俄國的使臣來到大明京師,由於未帶貢品,也沒有國書,朱翊鈞並沒有接見他們,隻不過官員們熱忱的接待了他們,並允許他們與大名進行貿易,使團在京師停留了一個多月,最終啟程返回沙皇俄國。這件事在百度百科中有寫)
……
喜歡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請大家收藏:()長生:我在大明被徐達撿回家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