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財政收入本就越來越少,入不敷出,連官員的俸祿都發不出來,朱由檢沒有準備好便鏟除了魏忠賢,無疑是自斷一臂。
這個時候或許會有人疑問,不是還有皇莊的收益嗎?
要知道,從嘉靖朝到現在,紫禁城發生了數十次火災,那些地契證據什麼的,或早已被大火焚毀,或遺失,亦或被宮人監守自盜賤賣換了錢財。
總之已經無處可查了!
就算現在朱由檢派人去查,那些地早已換了主人,並且還能拿出地契來!
兩省之地的皇莊,怎麼可能不讓人眼饞?
數十年下來,早就在不知不覺間被瓜分的乾乾淨淨。
朱由檢的手中隻剩下了三瓜兩棗,這還是沒人要的。
楊軒當初建議定下的皇莊製度,就是為了應對這種情況,但最終還是敗給了人心中的欲望。
財帛動人心啊!
朱由檢自斷一臂,但他所要麵對的情況比他皇兄更加嚴酷,西比利亞人南下越來越頻繁,草原逐漸失守,隻能退守長城,東北也有不少地方失陷。
不是大明的將士們不行,連肚子都填不飽,怎麼打仗?
而敵人在生存壓力之下,一個個悍不畏死。
這仗怎麼打?
敗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外部壓力越來越大,內部壓力也不小。
大規模的天災越來越多,各地起義不斷。
從崇禎元年開始,陝//西連續三年大旱。
草木枯焦,人食蓬草、樹皮乃至石塊,饑民起義爆發。
崇禎五年至崇禎八年,旱災蔓延至山//西、河//南,蝗災緊隨其後。
史書記載“飛蝗蔽天,禾苗儘毀”。
此外,山//西還出現了“一年不雨”的極旱。
朱由檢下了好幾次的罪己詔,但一點用都沒有。
崇禎九年至崇禎十一年,北方持續旱災蝗災,河//南“十室九空,白骨青鱗”。
江南水患,蘇鬆地區“霪雨傷苗,阡陌成巨浸”。
崇禎十二年至十三年,爆發全國性的“世紀大旱”,波及陝冀魯豫浙南直隸六省。
史載“樹皮皆儘,人相食”。
與此同時,蝗災爆發,“草木俱儘,餓殍塞道”。
從崇禎十四年至十七年,鼠疫席卷華北,京師“日死萬人,十室九空”,天//津“全家死絕”,河//南“人死儘半”。
崇禎十四年艱難旱災蝗災並發,十五年黃泛區洪澇,十六年鳳陽地震,京師大疫。
風沙地震頻發,還伴隨著饑荒。
整個國家和民族遭受到了最為嚴酷的考驗。
麵對這樣的情況,朱由檢有心挽救大明,但又能怎麼辦?
就像偉人說的“崇禎皇帝是個好皇帝,可他麵對那樣一個爛攤子,隻好哭天抹淚地走了喲”!
……